X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有关单位:

  为推进我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加强传统风貌建筑保护与管理,根据《三明市传统风貌建筑认定和管控导则》(明建规〔2024〕1号)通知精神和省、市主管部门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要求,永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会同永安市文体和旅游局对乡镇(街道)申报我市第一批传统风貌建筑的相关材料进行审核,经审核确认28栋具有较大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建筑符合传统风貌建筑公布条件(具体名单详见附件),现予以公布。

  附件:永安市第一批传统风貌建筑名单

  永安市人民政府

  2024年10月11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

  永安市第一批传统风貌建筑汇总表

序号

建筑名称

县、镇、村

门牌

结构(木结构、土木、砖木、青砖)

建筑面积(平方米)

基本情况

产权性质

备注

1

济阳堂

永安市小陶镇松山村

北山自然村

土木结构

1673

济阳堂为土木结构的房屋,坐西北朝东南,由半月池、门庭、围墙、禾坪、下堂、天井、正堂、化胎、两侧厢房和左侧1植、右侧2植护厝组成的合式院落。正堂面阔28米,共5间,正堂明间为抬梁式结构,精选木材,粗大,四柱为槐木,抬梁为杉木,金瓜柱底雕刻祥云,抬梁上的梁枋边的雀替、驼峰等均有精美的木雕,屋顶上铺的上椽板镶嵌在方形的檩条上,望板镶嵌在椽板间,错落有致,大梁上财雕刻着牡丹花。明间上的梁枋、穿枋、横枋上有精致的匾托,至今还悬挂着一块“钦命提督福建学院部左侍郞加一级纪录二十一次张麟为明经道光壬辰年中优行岁贡生江宗海立”的牌匾,可谓的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神龛镶嵌在厅屏上,上半部供奉江氏历代宗亲,下半供奉土地公。地板为三合土。后金柱高于中柱,房屋中的大梁架在中柱上,而房屋屋脊建设有金柱之上,使房屋大梁有空间,得到较好的保护。

个人

 

2

双龙堂

永安市小陶镇坚村村

马颈自然村

木结构

520

木质结构,采用杉木为柱为枋,以榫卯方式连接成框架、屋顶,以竹骨泥墙连接成墙体的传统建筑民居。双龙堂由门庭、围墙、下坪、春亭、正堂、化胎、灯池和两侧厢房、两侧双层护厝组成的合式院落,正堂面阔5间,坐东南朝西北,大门开在右侧,坐西南朝东北。

个人

 

3

肇祥堂

永安市小陶镇上坂村

 

木结构

512

肇祥堂建筑类型为木质结构。肇祥堂民居为台胞邱映光的出生地,该房子坐西北朝东南,由前坪、小道、围墙、大门、下坪、上坪、正堂、化胎和两侧厢房、护厝组成的合式院落,正堂面阔五间,进深七柱,面阔14.5米,进深8.4米。大门为八字门在民居右侧,坐西南朝东北,房屋右厢房内有精美观音壁画。闽台融合示范点。肇祥堂民居为终身国大代表邱映光的出生地,属于台属房子,邱映光子孙多次返乡祭祀到此祭拜,具有较大的代表性。

个人

 

4

乌石山寨

永安市小陶镇上坂村

 

土木、砖木结构

2300

乌石山寨以乌石山山势而建,其三面临水、地势险要而建起的集防御居住为一体的寨堡。由古道、山门、防御城墙、战壕、营房、寺庙、民主公殿、五谷仙殿等建筑组成,古道沿着陡峭的山崖盘旋而上至山顶,行程约1公里;山门就在陡峭的半山腰处,山门由青砖、片石、石板等垒成,并设立防守大门,设立门栓等,在这里守护,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功效;防御城墙由山体片石砌起,沿着山门绕山而建,并设置有射击孔等等;在险要之处还建设战壕以应战时需要;营房建设在较为宽敞的平地,现仅剩下墙基;寺庙为砖木结构,采用抬梁式的结构建成,屋顶四角翘角,内供奉当地信仰的菩萨。民主公殿采用砖木结构建在距山门100米处,五谷仙殿利用砖木结构建在山顶上。

集体

 

5、

诒庆堂

永安市小陶镇吴地村

129、130、131、132、133

土木结构

512

建筑类型:土木结构,房屋四周采用土夯墙建设而成,正堂次间、梢间、厢房、护厝等正墙面以杉木为柱为枋,以榫卯方式连接成框架、屋顶,以竹骨泥墙连接成墙体的传统建筑民居。诒庆堂由旗杆、门庭、围墙、下坪、正堂、化胎和两侧厢房、两侧双层护厝组成的合式院落,正堂面阔5间,坐东北朝西南,大门开在右侧,坐西北朝东南。

个人

 

6

黄城寨

永安市小陶镇五爱村

 

土木结构

620

黄城寨以山坡地势建起的集防御居住为一体的寨堡。由城门、城墙、门楼、跑马廊组成的外廓,内建设居住房屋,左右呈现对称,形成一个小街道;城门由石头、方石拱成拱门框;城墙由黄土夯成,用大石头为墙基,鹅卵石为墙面垒成;门楼建在城门之上,面阔5间,明间内供奉菩萨,正堂明间神龛墙壁上有麒麟壁画。门楼为木质结构,门楼榫卯方式将木柱、枋板连成框架,竹骨泥墙、裙板为墙体镶嵌在框架上,并在有雕刻精美的雀替、驼峰连接在枋板和檩条之下,斗拱托起大梁、檩条;屋顶为黑瓦、翘角为门楼增添许多曲线美,封檐口下还有精美的壁画,尽管历尽百年依然清新可见。

集体

 

7

刘佐成旧居

永安市小陶镇文川社区

和平路125号

土木结构

129

刘佐成故居由其父亲刘家树(又名刘以义)所建,始建于光绪年间,背靠原燕阳书院之下的山坡上,现在故居占地面积252平方米,建筑面积129平方米,土木结构,正堂面阔3间,正堂左右两侧加盖厨房或杂物间。房子前方有一个约0.9米宽的走廊,正堂前方有九级青砖垒成的台阶连接走廊,台阶底端有两块门头石,门头石上刻着“刘以义置”。从房子遗存了地基来看,应当是一座合式院落,厢房、大门、围墙等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损毁。

国有

 

8

佘坂里古木屋6

永安市槐南镇洋头村

 

土木结构

200

佘坂里共计6栋木屋,6号木屋风格为抬樑式窗斗建筑风格,木屋保持宋韵明风建筑特色,是三明地区内古民居建筑的代表。

国有

 

9

明德堂

永安市槐南镇洋尾村

一片11号

木结构

560

明德堂木结构。坐西北朝东南,由半月池、门庭、下坪、上坪、正堂、化胎、两侧厢房及右侧护厝组成的合式院落。正堂面阔5间,进深7柱,梁架穿枋有精美的木雕,雀替有精致的雕刻。斗拱拱起屋顶上的脊梁、檩条,屋顶上脊梁有精美的雕刻,铺在檩条上的望板,精做而做。门庭大门两侧开小门,平时不开大门,只能走左侧小门,有较高的规矩。右侧护厝上建设瞭望屋,平时可观测匪患的动向及时传达,平时也可在这瞭望屋中休息、纳凉。

个人

 

10

洋尾村礼堂

永安市槐南镇洋尾村

二片74号

土木、砖木结构

530

洋尾村礼堂土木结构,砖木结构为一体的礼堂。由门前广场、前庭、观众席、舞台等部分组成的集文艺演出、会议、讲座为一体的礼堂。坐东北朝西南,前庭与观众席为土木结构,舞台为砖木结构,前庭与观众席,舞台正上方由两根大梁用螺丝与钢板连接而成,在此大梁上建设梁架,梁架上架的杉木檩条、椽子,屋顶为黑色青瓦。屋内梁架为榫卯结构,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加上现代工艺,形成70年代风格的建筑,具有较高的时代感和反映当时价值的场所。

集体

 

11

生福堂

永安市槐南镇洋尾村

三片12号

土木结构

546

生福堂土木结构。坐西南朝东北,由大门、围墙、禾坪、下堂、天井、正堂、两侧厢房及右侧护厝组成的合式院落。正堂面阔5间,进深7柱,梁架穿枋有精美的木雕,雀替有精致的雕刻。斗拱拱起屋顶上的脊梁、檩条,屋顶上脊梁有精美的雕刻,铺在檩条上的望板,精做而做。

个人

 

12

进兴堂

永安市槐南镇洋尾村

三片21号

土木结构

607

进兴堂土木结构。坐西南朝东北,由门庭、围墙、禾坪、上坪、正堂、化胎、两侧厢房及右侧护厝组成的合式院落。右侧护厝为两层,第二层护厝土木结构的两层楼。正堂面阔5间,进深7柱,梁架穿枋有精美的木雕,雀替有精致的雕刻。斗拱拱起屋顶上的脊梁、檩条,屋顶上脊梁有精美的雕刻,铺在檩条上的望板,精做而做。神龛上的四周精致雕刻,从中托起进兴堂三个字,有着主人的精心想法。神龛内供奉承源公。

个人

 

13

丁兴堂

永安市槐南镇洋尾村

三片052号

土木结构

601

丁兴堂木结构。坐东北朝西南,由下堂、天井、正堂、化胎、两侧厢房及右侧护厝组成的合式院落。正堂面阔5间,进深7柱,梁架穿枋有精美的木雕,雀替有精致的雕刻。斗拱拱起屋顶上的脊梁、檩条,屋顶上脊梁有精美的雕刻,铺在檩条上的望板,精做而做。下堂内的雕刻有祥云、蝙蝠等,大梁中雕刻有凤凰、牡丹,走廊上方的穿枋雕刻双龙,文化内涵深厚。

个人

 

14

聚兴堂

永安市槐南镇高坪村

88号

木结构

523

聚兴堂木结构。坐东北朝西南,由下堂、天井、正堂、化胎、两侧厢房及右侧护厝组成的合式院落。正堂面阔5间,进深7柱,梁架穿枋有精美的木雕,雀替有精致的雕刻。斗拱拱起屋顶上的脊梁、檩条,屋顶上脊梁有精美的雕刻,铺在檩条上的望板,精做而做。

个人

 

15

新兴祠

永安市槐南镇大垅村

白泉坑23号

木结构

530

木质结构,墙体以竹骨泥墙和墙裙连接。1、讲风水学,坐落在山尾部,犹如舞动的龙头,翠绿的山林犹如龙身的鳞钾和龙头的胡须。2、面积大而建筑得体大方,房屋里面的木柱大而高,穿枋、横枋大片而四方,屋顶中的檩条、椽板错落有致;3、建筑方式采用中国古老的方式,榫卯结构方式将,木柱、木枋连接起来形成房屋框架,竹骨泥墙将形成墙体,4、雕刻精致,寓意深刻。

个人

 

16

昌盛祠

永安市槐南镇大垅村

白泉坑19号

木结构

530

木质结构、以木质柱、枋形成的框架,以竹骨泥墙、裙板形成的木质结构的房屋。1、讲究风水学,以山脉为龙脉,以前方水田为财富,山体后侧的化胎犹如一张靠背椅,四平八稳;前面的水田,古代中水则财,犹如无限的财富源源不断。2、就地取材,传统风貌。采用当地的杉木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工匠,房屋里面的木柱大而高,穿枋、横枋大片而四方,屋顶中的檩条、椽板错落有致;3、传统工艺,保存完整。建筑方式采用中国古老的方式,榫卯结构方式将,木柱、木枋连接起来形成房屋框架,竹骨泥墙将形成墙体,屋面檩条、椽板、望板有机连接,使房屋平时里刮风下雨不会影响到屋内生活环境,天气变化,屋内墙体会吸收空气中湿气。4、文化底蕴深厚,雕刻精致,寓意深刻。房屋内雕刻凤凰、牡丹、琴棋书画、祥云、蝙蝠等吉祥物,寄托着主人对子孙的厚望。如蝙蝠,寓意着福到了,琴棋书画,希望子孙能够出人头地;凤凰牡丹寓意着子孙能富贵吉祥,如意人生。

个人

 

17

隆盛堂

永安市槐南镇溪南村

岩前7号

木结构

529

木质结构。坐西南朝东北,由大门、围墙、禾坪、上坪、正堂、两侧厢房及右侧护厝组成的合式院落。正堂面阔5间,进深7柱,梁架穿枋有精美的木雕,雀替有精致的雕刻。斗拱拱起屋顶上的脊梁、檩条,屋顶上脊梁有精美的雕刻,铺在檩条上的望板,精做而做。

个人

 

18

永荣祠

永安市槐南镇皇历村

133号

木结构

253

永荣祠为木质结构的房子,坐东北朝西南,房子由围墙、禾坪、天井坪、正堂、化胎和两侧厢房组成的院落。正堂面阔5间,进深7柱,正堂明间穿梁式、悬山顶,屋顶盖当地青瓦,厚约1厘米,正堂屋脊左右两处和两侧厢房“燕尾脊”形如其名,屋顶正脊的线脚向外延伸时,岔开两个小脚,像极了燕子的尾巴,所以得名“燕尾脊”。燕尾脊两侧有精美的壁画,如龙凤呈祥、松鹤延年、花开富贵等,燕尾脊中部精美的砖雕,呈铁红色。历史悠久,传承了皇家的血脉。

个人

 

19

隆兴祠

永安市槐南镇皇历村

159号

木结构

154

木质结构,房子由门庭、围墙、禾坪、天井坪、正堂、化胎组成的合式院落。正堂面阔5间,进深7柱,正堂明间穿梁式、悬山顶,屋顶盖当地青瓦,正堂屋脊左右两处“燕尾脊”形如其名,屋顶正脊的线脚向外延伸时,岔开两个小脚,像极了燕子的尾巴,所以得名“燕尾脊”历史悠久,传承皇家血统。

个人

 

20

梓桥亭

永安市槐南镇隔坪村

西华片

石木结构

420

梓桥亭,屹立于后隔水尾,因水东流,取紫气东来之意,亦称紫桥亭。群山环绕,南接睡狮山,北连玉象山,东有虎形山,西有豹形山。亭前漈水潺潺,桥下流淌,狮象对峙,梓里美景,尽显无遗。永安最长之廊桥,长五十九米,始建于乾隆九年(公元一七四四年)。建桥之初,旨在方便坝堤两岸行人,风雨无阻。乾隆十六年,赵崇文知县题赠“利济行人”匾额。此桥因乡村水尾紧锁而闻名,举人罗荣公有诗云:“结构如据锁漈溪,傍堤扬柳映高低。一湾清水潜河鲤,两道勾栏夫马蹄。进履受书人化石,乘轩策驷客留题。应知地户宜关闭,障央曾亲筑坝堤。”此外,梓桥亭为使夏林祠与群山之脉蜿蜒迢递,柱联云:“鲤登高浪翻云海,桥跨长堤递祖龙……。”然一九六二年,桥身毁于洪水,桥亭两头残余部分于一九七二年被隔坪、大垅两大队拆除。一九八〇年,罗明嘉集资修成平面石拱桥。一九九三年,罗联灯再度集资重建廊桥,砖柱护栏,木架长廊,以十八对柱,十七间断构成。中厅奉观音菩萨、太保侯王、五谷真仙等诸尊善萨,祈佑百姓平安吉祥、五谷丰登。斯亭周围,群峦环绕,溪水潺潺,景致宜人,四季各异,尤为壮丽。两道栏内设水泥凳,河风徐来,成为休闲纳凉之绝佳去处。梓桥亭,屹立于西华之央,傲然耸立,承载先辈之寄托。引无数文人雅士于此吟诗作对,抒发胸臆,遂成佳话。游人至此,无不为之赞叹,流连忘返。梓桥亭,非仅为一观景之所,亦为一精神之寄托,寄托人们对自然、历史、美好生活之向往。

个人

 

21

毓盛堂

永安市洪田镇黄坑村

210号

木结构

523

木质结构,墙体以竹骨泥墙和墙裙连接。房屋由门楼、围墙、下坪、上坪、正堂、化胎和两侧厢房、护厝组成的合式院落,正堂面阔五间。房屋建于清代早期,房屋高大,木柱粗壮,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如用鹅卵石铺砌围墙、大坪,建设化胎等。采用杉木建设房屋,将杉木白边刨去,只留下木头心,选材选料上为精心所选。

个人

 

22

秀夆堂

永安市洪田镇黄坑村

119号

木结构

518

木质结构。始建于清代,坐东北朝西南,由半月池、大门、围墙、禾坪、上坪、正堂、化胎和两侧厢房及护厝组成的合式院落。正堂面阔5间,进深7柱,梁架穿枋有简单的木雕。斗拱拱起屋顶上的脊梁、檩条,屋顶上脊梁有简单的雕刻,铺在檩条上的望板,精做而做。

个人

 

23

福寿堂

永安市罗坊乡桥头村

马林桥40号

木结构

466

该建筑坐北朝南,整体格局保存校完整,建筑保留原有风貌,形制为两落一进合院,于2017年翻修,翻修采用的材质较现代,屋顶由原来的灰瓦改为琉璃瓦,形成了代表一定时期历史背景、布局风格的典型格局,供销社具有历史意义,其建筑形式具有时代价值。

个人

 

24

黄家祖宅

永安市罗坊乡桥头村

黄屋栋23号

土木结构

239.56

该建筑始建于六十年代中期,建筑结构为土木两落一进一层四合院,宅邸民居,保存完整。2022年七月全面修缮,力将保持原貌,将原来的灰瓦改为灰褐色硫璃瓦,并对四周的排水沟进行疏通改造,地板进行硬化,共投入资金五万六仟余元。整体建筑具有地域建筑特色,布局风格体现了当时历史背景,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代建筑价值。

个人

 

25

墩伦堂

永安市青水乡丰田村

三百僚260号

木结构

600

始建于清代1859年,为两层木制结构的房子,占地面积260平方米,建筑面积520平方米,下层由36根柱子支撑依山而建的房子,其中30根柱直通二楼而建成二楼居住为一体的房子,另外6根木柱为一层挑檐雨批的支撑柱。面阔5间,进深6柱,一层为饲养牲口、畜禽等,二层供人居住等,楼梯位于房子左右两侧。

集体

 

26

茂盛堂

永安市青水乡罗溪村

002号

土木结构

532

茂盛堂为土木结构的传统民居。房屋由门庭、下堂、天井、正堂、化胎和两侧厢房、右侧护厝组成合式院落。正堂面阔四间,左侧仅有次间没有稍间,右侧有次间、稍间。正堂次间、稍间均有建设二层小阁楼;下堂为二层,上一层与天井地面持平,下一层有一地下通道,可以直接通往茂盛堂右后方的土堡。

个人

 

27

福辰堂

永安市青水乡三溪村

下洋43号、45号

土木结构

526

福辰堂位于三溪村下洋43号、45号,属于土木结构与砖木结构的民居。坐西北朝东南,由门庭、围墙、下坪、上坪、正堂、花台和两侧厢房、护厝组成的合式院落。正堂面阔五间,为土木结构,正堂明间为一层的土木结构的房屋,以榫卯方式将木结构与竹骨泥墙连接起来。两侧次间、稍间均为两层的土木结构的楼房,上下步梯建在稍间侧面的土墙边。两侧厢房由土木结构改建成砖混平台,左侧护厝为砖混结构,右侧护厝为木结构楼房,为一层半的房屋,保持最原始二层楼的风貌。

个人

 

28

张先淼民宅

永安市贡川镇龙大村

 

木结构

180

该宅为清代穿斗式悬山顶结构,整个建筑依山而建,周边景色优美,风水较好;建筑是1落1进的规模,房屋主体保存相对完整,大厅宽敞,;建筑采用竹编抹灰和木板相结合的隔墙,地板采用传统三合土,保存完整,色泽古朴典雅,脊棱等构件装饰精美;室外门口空间尺度宜人,为研究地方建筑历史和居住文化提供实物依据,具有保存的意义。

个人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永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永安市第一批传统风貌建筑名单的通知 _ 规划计划 _ 永安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25年04月03日 星期四

  • 索 引 号: SM03100-0300-2024-00079
  • 备注/文号: 永政文〔2024〕72号
  • 发布机构: 永安市人民政府
  • 公文生成日期: 2024-10-11
  • 有效性:有效
永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永安市第一批传统风貌建筑名单的通知
永政文〔2024〕72号
来源:政府信息公开中心 时间:2024-10-17 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