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
(2016 年 3 月 8 日在永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永安市人民政府市长 陈文华 |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连同《永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和“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2015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坚持“念好发展经,画好山水画”工作主题,全面实施“126”发展战略,各项事业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15.1亿元,增长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6.9亿元,增长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2亿元,增长3.2%;固定资产投资258.6亿元,增长19%;外贸出口2亿美元,增长10.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792万美元,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亿元,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34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69元,增长10.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5%;完成节能减排年度任务,继续保持全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市)”。一些重要领域、重点项目实现突破:
——漳永高速建成通车,南三龙高速铁路、泉三高速贡川互通口加快建设,永安高铁南站站前广场项目开工建设,城贡线和尼葛至吉山公路“白改黑”项目完工。
——中科动力新能源汽车、翔丰华新能源车用锂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等一批重大项目投产;健康管理中心、离型纸、建新全钢轮胎、新越真空镀膜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海西汽车被列为重汽集团重要出口基地,产品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三明经济开发区贡川园扩区成功获批。
——21万亩重点区位商品林列入国家木材战略储备林基地,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福建省唯一的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单位,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做法写入2015年省委1号文件。
——确定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竹产业科技示范园区、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县;竹天下广场“一城五馆”建成并对外开放,2015国际(永安)竹具博览会顺利举办。
——成功举办第二十届国际奥委会主席杯全国百城市自行车赛总决赛,水电学院列入全省首批示范性现代高等职业院校,三明第二技校获批高级技工学校。
——入选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全国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城市,荣获第四届省级文明城市、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省首批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市等称号,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省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深入开展“三比一看”和“敢担当、解难题、立新业”活动,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稳增长政策,100个市级重点难题得到基本解决。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13个重点工程项目完成投资86.3亿元,24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9.7亿元,七大领域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9亿元,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9800万元。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发放应急转贷资金16.1亿元,帮助93家企业解决资金难题,清收、处置不良贷款8.2亿元,办理展期4.3亿元,银行贷款不良率3.2%,信贷资产质量居三明市各县(市、区)第二位。实施房地产五个“组合新政”,激发、挖掘市场活力和潜能,全年共销售备案商品房4067套、41.7万平方米,销售额达20.8亿元,销售量居三明各县(市、区)第一位。产业用地需求得到保障,盘活闲置厂房27.6万平方米、存量土地414亩,获批林地3524亩、土地3057亩。争取地方政府债券12.3亿元、上级财政资金8.3亿元,国有融资平台完成融资26.9亿元。
(二)“126”发展战略全力实施。“森林永安”取得新突破,累计筹集资金6300万元,赎买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2万亩,“以竹代木”“以气代薪”“以电代柴”全面推广,成功举办“第五届‘绿化祖国·低碳行动’植树节”全国启动仪式。“两个中心”取得新成效,出台《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实施意见》,开通永安市职业教育超市网,以水电学院为龙头,三明二技校、永安职专联动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实训水平得到较大提升,累计开展培训1.3万人次,比增10%,成功举办第九届全国水利高等职业院校“闽水杯”技能大赛;健康管理中心项目采用PPP模式,全面建设并快速推进,累计完成投资1.7亿元。“六大基地”取得新进展,完成产值50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66.2%,比增12.8%。海西汽车智能渣土车在全省范围示范运营,被列为省级智能制造重点项目和省名牌产品;中科动力新能源汽车基本形成10万辆产能,经销网点发展到160多家;翔丰华新能源车用锂电池石墨负极材料14套生产线投产,石墨(烯)高新科技产业园区启动建设;通用三明(永安)产业园顺利推进,二氧化碳无水染色和功能性聚酯纤维床垫等孵化器项目取得进展;金牛水泥通过国家公告并动工建设,谋成水泥产品出口东南亚。
(三)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制定“126”发展战略纲要和产业升级实施意见,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方案,5个项目列入省级智能制造重点项目,21个项目列入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争取省市补助奖励6614万元,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达28件、比增93%,通过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验收。深入实施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西洋内炉芙蓉李、贡川草席、吉山老酒等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福建三闽肥业成功在上海Q板上市。生态休闲、养生康复、旅游度假等健康产业发展取得良好开局,霞鹤生态乡村公园、天斗生态文明示范区、山地自行车公园等景点形成人气集聚效应,旅游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6.8%和17.6%。“互联网+”新业态快速发展,组建全球竹产业行业大数据中心,全市现有电商企业120家,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2.1亿元,比增60%。
(四)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18个城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7亿元,溪源水库、八仙九龙城、城东大道和城市慢线等一批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投入1.2亿元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2.5万亩。实施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继续推进“点线面”拓展延伸和“三边三节点”整治提升,市政设施、城市景观、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两违”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出台美丽乡村“九要素”和“十清楚”建设指南,31个美丽乡村示范点投入1.3亿元,完成立面改造1266户、斜屋面改造764户、污水处理设施58个,实施造福工程危房改造500户。累计投入2152万元完成农村路面破损改造22条、危桥改造10座、道路隐患整治29处、自然村道改善42公里。沧海村、吉山村、八一村、新西村等传统村落保护工程顺利推进。建成“三自三助”颐老院83个,受益老人达8000多人。“两城”创建稳步推进,“五项整治”持续深化,“清水蓝天”环保专项行动有序开展,安砂镇、上坪乡及四个街道通过国家生态乡镇街道现场复核,“河长制”实现全覆盖,造林绿化、污染减排、水土流失治理完成年度任务,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五)民生保障持续改善。42项“十类民生实事”项目全面落实,完成投资12.8亿元。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国家级验收成果,巴溪湾小学和燕东、贡川中心幼儿园新校投入使用,农村中小学食宿改善工程得到加强。医疗卫生水平持续提升,西洋、槐南、上坪等卫生院改造项目建成使用,计生服务水平稳步提高。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网络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三明第六届运动会金牌总数、团体总分、业训评比位居各县(市、区)第一位。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各项社会保险扩面工作稳步推进,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2560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全市新增城镇就业3186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91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5%;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1721套,以购代建棚户区改造安置房602套,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社会治理不断创新,“平安永安”建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各项制度得到落实,各类矛盾纠纷有效化解,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综治平安建设“三率”大幅提升,社会保持安定稳定。启动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争创活动,顺利完成村(居)换届选举工作。老龄、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残疾人工作扎实开展,司法、统计、科普、民族宗教、地方志、侨台、老区、信访、档案、气象、防震减灾、消防、库区移民等工作不断加强。
(六)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机制持续完善,在全省率先实施森林管理碳汇国际核证碳减排项目,探索发展碳汇林业,营造碳汇林1000亩。产业发展机制建立健全,设立“126”发展战略推进基金5亿元,投向创新型、科技型、高成长型的产业项目;制定出台《永安市培育“互联网+”产业及重点品牌的奖励办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绿色智慧城市发展机制加快实施,发展绿色智能公共交通,车载终端和调度中心系统建成使用,采购新能源公交车44台,安装充电桩194个;深化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建成数据共享的市、街道、社区三级体系。社会事业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第二轮改革扎实开展。
(七)作风建设得到加强。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广泛听取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政府与法院、检察院、总工会互动联系机制不断健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简政放权,完成政府机构改革,编制并公布“四张清单”。落实“马上就办”,扎实开展中介服务中心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市、乡、村三级行政(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建立信息化新型政务平台,全市入网审批服务事项244项。强化政府绩效管理,深入开展“治五风创五优”和“四百”活动,加大机关效能督查力度。厉行勤俭节约,“三公”经费支出比上年减少10%,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廉政建设取得实效。
各位代表,2015年工作任务的完成,为“十二五”规划画上圆满的句号。经过五年的努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突破,为永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过去五年,是综合实力快速提升的五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8%,比全省提前三年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的目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5.6%、13.9%和12%,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994.3亿元,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比“十一五”末分别增加65亿元和100亿元,持续保持全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行列。过去五年,是发展后劲显著增强的五年。“126”发展战略全面实施,海西汽车、中科动力、新越真空镀膜、建新轮胎、竹天下、健康管理中心等重大项目陆续建成或正在加快推进。产业空间不断拓展,新增工业用地1.3万亩,新建北部工业新城、福川园、竹产业集中区,尼葛园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汽车园升级为省级开发区。纺织、林竹、汽车及机械零部件产业集群产值均突破100亿元,水泥产业产能突破1000万吨。完成火电厂2×300MW“上大压小”项目,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达880MW,为产业发展提供能源保障。取得各级科技进步奖27项,新增省名牌产品12个,参与制订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7项。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市等称号。过去五年,是城乡面貌不断改观的五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1%,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比“十一五”末增加2.12平方公里。交通基础设施累计投资39.8亿元,新增永宁、漳永2条高速公路,省道307线永安加福至清流沙芜公路建成通车,全市路网结构更趋完善。新建山地自行车、将军山、万竹山3个城市公园,新增城市园林绿地2.1万亩,绿化覆盖率达44.4%。累计投入5亿多元持续开展“五项整治”,城乡环境质量明显好转。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省级生态市等称号。过去五年,是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坚持每年投入10亿元以上办好为民办实事项目。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从50.4万人次增加至69.8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1.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4万人,已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0231套,发放租赁补贴295万元。教育支出经费达23.8亿元,占公共财政收入的22.6%,建成新校12所,新增幼儿园、中小学学位4150个,水电学院完成整体搬迁。卫生基础设施投入达3.6亿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到40元。市体育中心、生态文明建设馆等文体设施建成并免费开放,乡镇文体中心实现全覆盖。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等称号。
各位代表,“十二五”发展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下,在历届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上,经过全市上下奋力拼搏取得的。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省地属驻永单位、驻永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关心支持永安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企业遇到困难较多;传统产业比重偏高,转型升级任务重;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城市管理有待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公共安全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些干部服务意识有待提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和任务
根据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市政府组织编制“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明确我市“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牢把握中央支持福建发展的重大机遇,落实省委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的部署要求,坚持“念好发展经、画好山水画”工作主题,以保持经济稳定较快增长为目标,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增进人民福祉为主旨,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围绕海西中部绿色智慧城市和经济强市的总体定位,大力实施“126”发展战略,着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努力把永安建成连接沿海、辐射内陆、联动周边区域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福建具有发展优势和后劲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海西重要的生态和旅游胜地,支持三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中走在全省前列。主要目标是: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全市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双提高,综合经济实力继续位居全省“十强”行列,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到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4万元和2万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新型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任务全面完成,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5%。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基本实现充分就业和人人享有社会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森林覆盖率达到79%,森林蓄积量稳定在2370万立方米。社会更加文明和谐,民主法制更加健全,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形式更加完善,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主要任务是:一是以构建“六大基地”为核心,加快建设经济强市;二是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三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区域创新创业活力;四是以打造“两个中心”为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五是以建设“森林永安”为抓手,构筑生态文明新格局;六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七是完善现代基础设施,增强支撑引导能力;八是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提升永安文化软实力;九是深化改革开放,形成更具活力的发展环境;十是依法治市,创新和加强社会治理;十一是强化规划实施和保障。
三、2016年政府主要工作安排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们将全面贯彻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强动力、惠民生、防风险,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以攻坚的精神全力推进“126”发展战略,为“十三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外贸出口增长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2%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和落实节能减排年度任务。围绕上述目标,着重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持续推进“126”发展战略,增强经济质效
建设“森林永安”。加快碳汇交易步伐,赎买重点区位商品林1万亩;推进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实施林分改造3000亩,抓好全国林地占补平衡试点工作,打造森林可持续经营示范片1000亩以上。继续推广“以竹代木”“以气代薪”“以电代柴”。抓紧国家龙头湿地公园建设,确保通过国家验收。
打造“两个中心”。①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以水电学院为龙头,围绕“126”发展战略人才需求,继续发挥市职业教育超市网作用,打响优势专业品牌,形成联动发展。完善水电学院、永安职专等配套工程,确保三明第二高级技校新校区一期工程竣工验收。开展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试点,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②健康管理中心。力争门诊楼、妇幼楼、病房楼、医技楼等主体建筑完工,实现年度投资4亿元以上。抓紧策划和推进医养结合项目,促进健康产业发展壮大。
推进“六大基地”。①汽车制造基地。以海西汽车、中科动力为龙头,依托智能制造来突破整车开发和关键技术。海西汽车重点抓好智能提升和产品营销,力争产量、出口取得新突破。中科动力争取列入国家电动汽车企业资质目录,加快涂装、焊装生产线建设,实现年内全面竣工投产,产量突破2万辆;推进小型电动汽车增程系统产业化进程,力争年内取得实质进展。福迪汽车专用车项目竣工投产,并取得专用车生产资质。建新全钢轮胎项目抓好新生产线建设。探索融合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着力打造汽车后产业商业发展新模式。②输变电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围绕电力行业转型升级的趋势,做好产业发展各项筹备工作,策划、引进一批特(超)高压智能电网输变电设备及关键部件企业。③新材料产业基地。加快翔丰华新能源车用锂电池石墨负极材料和石墨提纯项目建设,抓好三明经济开发区贡川园6.85平方公里扩区工作,加快建立石墨(烯)科研、孵化及生产基地,力争年内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2家以上,初步形成全省有影响的石墨产业园区。新越真空镀膜项目完成二期扩建,离型纸项目完成2条生产线试投产,钛多彩板项目完成厂房建设及设备安装。④竹产业基地。着力推进国家竹产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提升竹天下“一城五馆”,强化“竹天下”品牌培育,推进国家竹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工作。加快竹产业“互联网+”步伐,争取销售额突破5亿元,引进竹终端产品企业及竹家具产业链配套企业5家以上,力争森源竹家具项目年内投产。⑤纺织产业基地。加快通用三明(永安)产业园及孵化器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中储棉项目,争取彩色涤纶、医用纺织品等亿元以上项目落地。⑥水泥产业基地。鼓励优势品牌水泥企业兼并重组和开发新型产品,支持企业加大东南亚产品出口和对外投资力度。加快推进金牛水泥和安砂建福水泥二期项目建设。
(二)注重从供给侧发力,加快转型升级
促进制造业升级。落实《中国制造2025》行动方案,实施龙头企业促进计划,完善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上下游配套。紧抓省上产业转型升级“七个一批”工程,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专项行动,力争20项市级工业技改项目完成投资29.2亿元。大力推进智能制造,推动汽车、纺织、林竹、建材等行业实施“机器换工”,打造一批“数控一代”“智能一代”工程试点企业,促进传统优势产业与高科技嫁接、与设计联姻、与品牌联动。突出创新驱动,加大科技型企业和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培育力度,深入开展企业专利“清零”行动,保持专利申请量增长10%以上。
提升现代服务业。推动互联网经济创新发展,抓好“两创两聚”和电商大厦孵化器平台建设,支持云竹网、竹生活互联网竹家具、红黑田园、笋帮公栈等一批本地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壮大,积极培育农村电子商务示范乡镇和“互联网+”产业品牌,争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加快商贸物流业发展,推进豪德森达商贸物流城、佳洁购物广场二期等项目建设,培育规模物流企业3家以上,新增限上商贸企业8家以上。支持金融业发展,构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规范民间融资行为,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整合全市优质旅游资源,策划推介精品线路,抓好桃源洞创建5A级旅游景区综合提升项目,力争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5%以上。鼓励发展健康、养老、家政等服务业,激发实体服务业发展活力。
强化供给质量支撑。抓好企业帮扶,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加大“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帮扶力度,以更精准的力度服务现有企业。稳妥推进优胜劣汰,引导企业兼并重组,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支持有市场、有前景的企业渡过难关、焕发生机。健全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发挥应急转贷资金的保障功能,鼓励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力争全市新增贷款20亿元以上。支持企业拓展融资渠道,引导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加快资产证券化。完善各园区平台功能,创新管理方式和投融资机制,加大老旧工业园区改造,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和闲置厂房,确保新增产业用地2700亩以上。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项政策措施,推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建设。加强人才工作,大力培育本土人才,吸引留住更多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在我市创业发展。
(三)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激发发展活力
加快实施重点项目。推进“五个一批”项目建设,着力抓好150个“126”发展战略项目,完成投资87.1亿元,建成或部分建成49个以上;推进26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2.7亿元;抓好17个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继续实施一批新增投资项目和经营性项目。深化项目前期,加强项目策划储备和动态管理,完成项目策划168个,生成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8个,储备项目更新率达60%,力争更多项目列入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盘子。抓好选商引资,开展重点领域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力争全年完成引资40亿元。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方面,加快南三龙铁路、永安南站站前广场及周边配套设施建设,完成泉三高速贡川互通项目和省道支线罗坊乡至安砂水库公路建设,抓好兴泉铁路、通用航空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动工建设槐南镇至大田建设镇、洪田镇东坑至上石公路,晋级改造国省干线20公里,完成农村公路路面硬化40公里。城市公用设施方面,推进城东大道、南区西环路等规划建设,继续实施主次干道高等级沥青路面改造,加快三明垃圾焚烧发电厂配套设施、北部污水处理工程、城区供水管网改造等项目建设,实施公交综合改造提升工程,建设北互通首末站和南高铁首末站。水利方面,加快溪源水库和闽江上游沙溪流域防洪四期等工程建设,完成中小河流治理及灌区重点县项目年度建设任务,争取三桂水库列入国家中型水库建设规划。
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支持企业参加境内外大型商品交易会、经贸洽谈会、商品展销会等活动,引导出口企业打造品牌,通过跨境电商进行易货贸易等形式,推动汽车、林竹、水泥、纺织等优势产业“走出去”,拓宽贸易渠道。着力用好“6·18”项目成果交易会、“9·8”投资贸易洽谈会、三明林博会、竹博会等平台,强化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对外交流合作,筹备举办2016年国际(永安)竹具博览会,提升“竹天下”品牌对外影响力。
(四)着力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夯实“三农”基础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严守耕地红线,抓好粮食高产示范区和产能区建设,稳定粮食种植面积24万亩。围绕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发展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特色农业和设施农业,培育一批“四无”基地。推广应用农业“五新”技术,重点加大新品种引进力度,确保特色蔬菜、水果种植达40万亩。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抓好1.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提升竹林生态效益和民生效益。适度发展林下经济,鼓励发展林下生态养殖,巩固推广“移山莲”品牌,力争种植金线莲1500亩、铁皮石斛1000亩、药食两用百合1000亩。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1213”行动计划,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重大动植物病虫防控。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梯次推进”的思路,持续以“九要素”“十清楚”为重点,坚持尊重农民意愿、方便生产生活、保护自然人文风貌,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等治理,创新乡村建设与治理模式。加强农村路桥综合管护,确保农村公路好路率达85%以上。实施造福解困工程,完成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工作。强化传统村落保护,支持霞鹤、上甲等近郊乡村发展生态采摘、休闲观光旅游。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推行“391”党建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努力实现在全省、三明市率先脱贫奔小康。
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引导土地经营权依法规范有序流转,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通过验收。持续实施“十百千”新型职业农民增收工程,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推行“互联网+农产品营销”“定制农业”等新型商业模式,扩大农产品销售。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拓宽农业险种、农业投融资渠道,争取农业金融贷款余额达3亿元以上。
(五)切实加强城市工作,完善城市功能
推进城镇化建设。围绕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和多元化可持续投融资机制,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推进“多规合一”,优化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加强城市设计,强化规划执行。改造城区排水系统工程,加快解决城市内涝、公共停车泊位和“马路拉链”问题,持续抓好老旧小区改造。加大房地产去库存化力度,继续实施房地产“组合新政”,以农村人口市民化及棚户区改造安置房以购代建为切入点,激发首套房、首改房刚需消费,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力争去库存45万平方米以上。
打造绿色智慧城市。巩固国家级园林城市建设成果,加快“一江两溪”景观生态长廊和“两沿一环”园林绿化建设,完善提升将军山、万竹山等一批城市公园景观,更新新能源公交车13辆、清洁能源出租车115辆,新建充电桩200个,更换节能路灯1万盏以上。加快实施智慧城市工程,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融合,拓展提升“数字永安”建设,完善智慧城市数字城管平台。创新城市管理,推进全国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严控新增“两违”,构建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深化“五项整治”,抓好13个生态文明建设工程项目。强化辖区流域保护,落实“河长制”,实施“一河一策”,抓好沙溪、巴溪等重点流域综合整治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强重点行业企业大气污染物综合治理,开展燃煤锅炉、扬尘粉尘等专项整治,淘汰黄标车1395辆。加强土壤污染调查监测和防治,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严格落实环保监管“一岗双责”和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健全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加快重点行业脱硝、脱硫设施建设。
(六)突出保障改善民生,共享发展成果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落实创业就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30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00人以上。做好各类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稳妥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大城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力度,健全保障性住房配租配售体系,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60套以上、棚户区改造600套。新建农村“三自三助”颐老院11所,争取有条件的村实现全覆盖。提高殡葬服务水平,确保殡仪馆提升改造项目年内投入使用。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妇女、残疾人关爱服务,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视发展社会福利、红十字会、慈善、老龄事业。办好总投资15亿元的为民办实事项目。
增强公共服务供给。继续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优化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快北塔学校、文龙学校、安砂中心幼儿园等新校建设,抓好学校标准化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加强学生心理、卫生教育,促进继续教育、特殊教育、民族教育和老年教育加快发展。深化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做好全国健康促进县试点工作,完善乡镇卫生院标准化管理运行机制,支持乡村医生队伍发展,提升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强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启动建设一批特色文化博物馆,积极培育抗战、竹、古镇、古银币等文化品牌,确保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通过验收。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动竞技体育和老年体育发展,建设山地自行车公园国家级自行车比赛训练基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思想道德和社会诚信水平。
创新社会综合治理。深化“平安永安”建设,推进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大禁毒工作力度,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矛盾纠纷化解,依法处理信访事项。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加强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抓好治理超限超载工作,确保不发生重特大事故。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完善食品从田头到餐桌全程管控体系。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水平。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发挥更大作用,抓好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工作。深入实施“七五”普法,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和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加强国防动员、国防后备力量和人民防空建设,深化双拥共建,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七)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注重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深化政务公开,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推进依法决策,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加强行政复议、行政应诉。依法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密切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代表人士的联系与协商。
注重高效勤政。落实“马上就办”,持续开展“治五风创五优”和“四百”活动,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加大效能监察和问责力度,坚决纠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努力培养造就一批“四铁”干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推进行政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优化政务流程,推行全流程网上办理及并联审批。继续开展“敢担当、解难题、立新业”活动,强化责任担当,敢于直视矛盾、敢于攻坚克难、敢于化解风险,以钉钉子的精神狠抓工作落实,切实帮助基层、企业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注重廉洁从政。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事,扎紧制度笼子。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控“三公”经费支出,扎实推进公车改革,降低行政成本。认真执行“四张清单”制度,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规范和优化中介服务,强化公共资源交易的监督管理。加大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确保权力在阳光下廉洁运行。
各位代表,“十三五”的奋斗目标已经明确,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开拓进取,为持续推进“126”发展战略,推动永安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