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市教育局关于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第2024302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日期:2024-05-24 15:21 来源:永安市教育局
| | | |

民盟: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强小学科学教育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永安市教育局立足实际,紧紧围绕“课程、活动、竞技”三个载体,探索科学教育的特色化发展途径,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培养全面发展、特长突显、具有创新潜质的科技少年,努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助力“双减”工作落实落地。

  一、开足开齐课程,注重学科融合

   1.学科课程任务化。在抓实科学课、信息技术课、综合实践课等学科教学基础上,充分挖掘各学科教材中的科学教育因素,把学科知识点与科学教育内容有机结合。落实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的科学教育,强化中小学启发式、探究性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推广力度,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想象力的同时形成了参与、探究、合作、活动的课堂教学特色。促进学科课堂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市教育局开展了《推进创思教育全学段立体式实践研究》的课程教育实践改革,在全市学校推广创思教育,取得良好效果。2023年永安一中“创思教育”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是三明市唯一获奖学校。

  2.课程设置多样化。将科学教育与社团活动、课后服务有机融合,全市学校开设了玛塔机器人编程、人工智能编程、AI虚拟机器人、编程无人机、电子百拼、航模、车模、创意拼、创客、科学实验、气象科普等26种科技类课后服务项目,共开设320余个教学班,为孩子们创设自主选择发展的空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

  3.校本课程体特色化。大多学校根据学校实际,开发特色校本课程,让校本课程成为科学教育的重要阵地,提高了科普教育的覆盖面。如永安一中编写了《创思实践活动指南》、永安三中编写了《机器人搭建与编程》、西门小学编写了《航天 航空 航海》《小发明》《气象与气象防灾减灾》《ROBOSIM虚拟机器人》等科普校本教材,部分入选福建省中小学精品校本课程。

  二、拓展活动载体,创设科技氛围

  1.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市教育局会同科技局、科协每年定期开展科技大篷车和科技流动馆进校园活动,开展“福建省科协科普报告希望行巡讲活动”。学校不断强化科技教育空间建设,全市学校创建科普长廊、科普图书阅读专栏、红领巾广播站科普专栏、科技作品展览区等,营造浓郁的科技教育氛围。学校根据特色建设科研基地(场馆),保障校内科技活动常态化开展。每年开展一次科技节,通过科普知识讲座、主题式科普展览、“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为主的科普活动和前往“青少年科技教育社会实践点”观摩和科学实验等方式开展教育。

  2.搭建科技展示平台。结合科普日、科普周等,搭建学生科学教育实践和展示平台,期间在豪门御景广场、体育中心等场所开展主场科普活动,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生机器人、无人机、车模航模、电子动手制作等4类比赛;积极联合气象局、科技局、工信局等部门开展气象日、“航天日”主题教育和比赛活动。

  3.开展特色项目创建。我市立足学校办学特色,突出科技教育主题,推进新时代特色学校建设。2020年我市新增5个试点校、6个特色校、示范校、3个基地校、2个“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学校,其中巴溪湾小学获评第二批“全国航空特色学校”的学校(福建省唯一一所),一中、三中初中获评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学校。

  三、强化队伍建设,提升科教水平

  1.着力组建科教团队。市教育局以“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为依托,发展全市各中小学校科技骨干教师为会员,他们成为引领全市学校科技教育发展中坚力量。学校实行班子挂包制,组建分管领导、教导处(信息处)、科学总辅导员、专兼职科学指导教师、班主任等组成的科教团队。部分学校根据需要聘请专业人员入校教学。

  2.着力抓实队伍培训。2021年以来共派出教师123人次参加省、市科技指导教师培训。共开展无人机项目等3期师资培训,共230人参训。聘请市级科技教育兼职教研员,通过片区教研、专题培训、送课下乡、“送培到基层”等,充分发挥优秀科技教师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着力提升学校科学教学水平。

  3.着力培养竞技队伍。立足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教育特色校,组建各类学生竞技团队,集中全市优秀教师进行辅导,助力竞技队伍取得佳绩。2021年以来参加国家、省市各级比赛获优异成绩,获国家级奖项14个、省级奖项133个、三明市级奖项209个,其中2021年第十二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获1个最佳科普动画奖,1个最佳网络人气奖、三个优秀作品奖。

  领导署名:刘金坚  

  联系人:邱恒昌

  联系电话:0598-3633030

  永安市教育局 

  2024年4月24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