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市教育局关于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第2024319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日期:2024-05-24 16:05 来源:永安市教育局
| | | |

张虹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推进‘非遗进校园’工作,加强中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科学谋划发展,完善工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市教育局会同市文旅局成立工作专班,每学期定期会商非遗进校园事宜,加强整体规划,制订非遗进校园方案,落实非遗进校园工作。

  2.落实活动经费。教育局和学校落实经费,对开展非遗进校园工作的教师和邀请进校园的民间艺人给予补贴,用于艺术创作室建设、添置设施设备、校园文化布置、活动开展和特色校创建等,支持开展非遗进校园实践活动。比如:民族中学每年安排近10万元,用于传承剪纸文化、板鞋等民族体育运动;民族中心小学每年安排近5万元用于传承大腔戏、刺绣等。

  3.组建传承队伍。有条件的学校组建分管领导、教导处、辅导教师、外聘指导教师、班主任等组成非遗传承团队。鼓励有兴趣和专长的教师加入传承团队,邀请民间艺术为校外辅导员,定期入校辅导。

  二、开发校本课程,注重特色创建

  我市各中小学校结合学校实际,努力培育“一校一品”和“强校多品”,将“家乡美”乡土文化、非遗文化融入各校校本教育课堂教学之中。比如:民族中学、小学的畲乡文化、槐南中学、中心小学的打黑狮文化、燕江小学的“弟子规”文化、贡川初中、中心小学的“贡堡文化”、东门小学开设的书法文化、西门小学的“科普文化”、巴溪湾小学的“竹韵文化”、十一中、安砂中心小学的“红色苏维埃”文化等课程。同时鼓励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编写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展具有特色地域的文化活动,比如:民族中学的“畲韵”,东门小学“硬笔书法练习一本通”获评“福建地域文化艺术特色中小学地方、校本美育教学材料”。通过教育,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本乡本土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领悟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使学生深感自豪和骄傲。

  三、拓展活动载体,创设实践氛围

  1.教育局层面。联合市文旅局支持组建专业队伍,每年定期深入2-5所学校开展“大腔戏”等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2023年开展8场次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大力宣传中华优秀文化。市教育局每年组织艺术比赛、书法比赛、古诗词比赛、经典诵写讲比赛各1次,选送优秀作品参加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作品大赛、戏剧展演、艺术坊展演和曲艺丹桂奖少儿大赛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会同文明办、团市委举办了文化传承艺术表演活动,配合团市委举办了“青春展风采”汉语成语听写大赛等。

  2.学校层面。学校以六一儿童节、元旦等传统节日为契机,每年开展至少一次艺术节系列节目比赛,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校园网、墙壁、橱窗、板报等载体,营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氛围。经常性采用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传承活动,如手抄报比赛、诵读比赛、汇报演出等。开展“我们的节日”“我是非遗小传人”、端午龙舟文化、青水“三月三”、畲乡文化等主题传承活动。让学校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的传播地,师生成为承载者和传播者。

  领导署名:刘金坚  

  联系人:邱恒昌

  联系电话:0598-3633030

  永安市教育局

  2024年4月24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