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永安市委扶贫开发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闽委发〔2021〕12号)精神,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全面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
(一)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做好各级产业就业等扶持政策的对接,持续落实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对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兜底救助类政策保持稳定。维持财政保障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不断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责任单位:市财政局、教育局、民政局、人社局、住建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卫健局、三明市永安医保局,以下任务均需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和人民政府(办事处)不再列出。列在首位单位为牵头单位,其他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统称“监测帮扶对象”),组织开展定期排查、动态管理,重点监测其年度户收入支出情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做到人均收入不低于我市城乡低保标准,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利用全省“一键报贫”在线申报系统和乡村振兴服务热线电话信息平台,落实农户主动申请、部门筛查预警、乡村定期核实的致贫返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精准分析致贫返贫原因,分类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帮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教育局、公安局、民政局、人社局、住建局、水利局、卫健局、三明市永安医保局、残联〕
(三)持续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落实行业主管部门工作责任,按职能分工每月组织开展专项筛查,每季度研判分析,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市教育局负责控辍保学工作,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市卫健局、三明市永安医保局负责因病致贫返贫动态监测预警工作,统筹落实农村居民医保分类参保政策。市住建局负责农村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工作,同时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市水利局负责巩固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提升工程,提升农村饮用水标准和质量。(责任单位:市教育局、民政局、住建局、水利局、卫健局、三明市永安医保局)
(四)扎实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支持搬迁户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增收项目,引导企业、扶贫车间等吸纳搬迁劳动力就业,对吸纳搬迁劳动力人口较多的企业按规定落实税收减免、融资贷款等优惠政策。落实搬迁户“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帮扶相关政策。(责任单位:市发改局、教育局、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卫健局、税务局、三明市永安医保局、人行永安支行)
(五)落实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监管。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对脱贫攻坚期间各项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进行全面摸底核实,依据项目资产构成和实施方式,合理界定个人、集体、国有等权属,对扶贫项目资产确权登记,建立公益性、经营性资产分类移交台账,并纳入相关资产管理体系;对公益性类资产要明确管护主体,落实后续管护责任,让其持续发挥作用;对经营性类资产要明晰产权,确权到农户和经营主体,依法维护其财产权利,由其依法自主管理和运营,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侵占,资产经营收益用于项目运行管护、村级公益事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衔接乡村振兴项目等支出;对个别项目资产需处置的,参照国有资产、集体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履行相应审批手续进行规范处置。(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
二、接续推进脱贫村乡村振兴
(六)支持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支持脱贫村改善生产条件,因地制宜发展水果、蔬菜、食用菌等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指导培育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三品一标”农产品,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支持特色优势农产品与区域流通企业、电商、批发市场精准对接;继续实施消费帮扶,增强与脱贫人口建立利益关系的经营主体帮扶能力;支持发动各社会力量,参与乡村产业发展。〔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工信局(商务局)、总工会、供销社、市乡村振兴促进会〕
(七)持续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做好技能培训、信息发布、职业中介、职业指导等服务,帮助有就业能力、就业意愿的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帮扶对象实现稳定就业,力争做到有劳动力的脱贫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支持脱贫村在农村人居环境、小型水利、农田整治、乡村道路、生态公益林管护等涉农项目建设和管护,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增加就业工资收入;用好现有扶贫车间吸纳脱贫人口和监测帮扶对象就业的优惠政策;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吸收脱贫人口就业政策,合理开发乡村公益岗位,对脱贫人口和监测帮扶对象享受公益性岗位政策期满及未实现稳定就业的。继续落实公益性岗位安置政策;实施“雨露计划”,优先选送符合条件的脱贫劳动力到涉农大中专院校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到2025年确保外出务工脱贫人员不少于400人、开发乡村公益岗位不少于20个帮助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帮扶对象就业。(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发改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市残联、市乡村振兴促进会)
(八)持续支持脱贫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四好农村路”向纵深发展,重点推进脱贫村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推动交通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推进脱贫村融入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逐步实现融合发展;实施“快递进村”工程提质拓面,将脱贫村纳入整合资源建设县(市)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统筹安排脱贫村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持续完善脱贫村4G网络覆盖率,对有条件乡村推动5G网络建设,积极推进高水平全光网络建设。〔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工信局(商务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国网永安市供电公司、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铁塔公司〕
(九)持续提升脱贫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实施新一轮乡村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落实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学段的学生资助体系,保障农村低收入困难家庭学生享受资助;继续支持脱贫村卫生所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保持现有健康帮扶政策基本稳定,落实大病专项救治和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做好高血压等主要慢病签约服务,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责任单位:市教育局、民政局、财政局、卫健局、三明市永安医保局、市乡村振兴促进会、城投集团(惠民水务有限责任公司)〕
三、落实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
(十)落实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强化部门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落实好部门联动的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完善乡村基层主动发现和响应机制;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定期开展辖区内困难群众排查,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工作,重点对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监测帮扶对象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将农村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含智力、精神三级残疾)、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参照“单人户”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责任单位:市民政局、教育局、人社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卫健局、水利局、国家统计局永安调查队、应急局,三明市永安医保局、市残联)
(十一)落实分层分类社会救助。按照现行各类基本生活救助家庭财产标准和条件来认定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执行过渡期内中央确定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不计入低保家庭收入;持续提升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水平和服务质量,对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全部落实集中供养,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全面落实委托照料服务责任。对基本生活陷入暂时困难的群众加强临时救助,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社会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未成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料、关爱帮扶服务;推进爱心助残驿站建设,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责任单位:市民政局、人社局,市残联)
(十二)落实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坚持现行医疗保障基本标准,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落实金额资助脱贫人口缴纳商业补充医疗保险费用,减轻脱贫户因病因意外造成家庭开支负担。落实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个人缴费实行分类资助政策,对脱贫人口纳入特困人员范围的给予全额资助,对纳入低保对象范围的给予定额资助,对监测帮扶对象可享受一定时间的定额资助。在大病保障上继续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和致贫返贫人口实施大病保险倾斜支付。过渡期内不属于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脱贫人口逐步转为按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做好医疗救助托底保障,设定救助限额合理和控制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比例。(责任单位:市卫健局、三明市永安医保局、财政局、税务局、中保人寿永安公司)
(十三)落实养老保障和儿童关爱服务。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代缴政策,对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按照最低缴费档次予以全额代缴;落实市、乡(镇)养老机构对农村失能、部分失能特困老人进行兜底保障;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加大保障力度;对困难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提供服务,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责任单位:市人社局、民政局,市残联)
(十四)落实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对脱贫人口和监测帮扶对象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四、持续深化结对帮扶协作
(十五)抓好对口帮扶工作。根据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省领导挂钩帮扶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县及经济欠发达老区苏区县方案》(闽委办〔2021〕29号)精神,坚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协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做好对尤溪县帮扶协作工作;签订年度《对口帮扶协作工作协议》,2022年本级财政预算安排1200万的帮扶协作资金,落实好人才交流、劳务协作、招商引资、园区共建、社会帮扶等对口帮扶协作任务,并取得工作实效。(责任单位:市委办、市政府办、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局、财政局、人社局、农业农村局、工信局、工商联)
五、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衔接
(十六)做好领导体制衔接。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落实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做到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完成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责任单位:市委农办)
(十七)做好工作体系衔接。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工作力量、组织保障、规划实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方面的有机结合,做到一盘棋、一体化推进;抓好脱贫村党组织建设,选好用好管好乡村振兴带头人;支持脱贫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组织民营企业、商会组织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农办,市财政局、工商联)
(十八)做好财政投入政策衔接。过渡期内保持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对接好省财政资金的财政投入保障政策,用好省上城乡建设每从省、三明市、县(市、区)上年度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筹集用地增减、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债券贴息扶持、产业发展贷款贴息、政府采购等相关政策,支持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强化财政资金绩效管理评价结果运用,对乡村振兴精品示范线路考核优秀的乡镇(街道)给予奖补;发挥福建省乡村振兴(扶贫惠民)资金在线监管平台作用,录入好乡村振兴资金项目信息,执行相关公开制度,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有效、精准。(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农业农村局)
(十九)做好金融支持政策衔接。落实好现有贷款帮扶政策,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继续为脱贫人口发展生产提供资金支持;推进老区苏区信用体系提升,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利用涉农主体的替代信息开展金融产品创新,扩大“福林贷”“福田贷”“惠农贷”等涉农金融产品覆盖面;做好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巩固提升水稻、生猪、森林保险覆盖面,扩大农业气象指数保险覆盖面,对脱贫人口实施的产业项目做到产业帮扶保险政策全覆盖。至2022年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和产业帮扶保险覆盖面达20%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市乡村振兴促进会、邮储银行永安支行、中保财险永安支公司、农商银行〕
(二十)做好人才智力支持政策衔接。延续脱贫攻坚期间各类人才智力支持政策,落实各级驻村第一书记选派工作,对接好服务乡村振兴;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对接好各级科技特派员到位工作,实现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技术服务乡村全覆盖;创新乡村人才引进制度,建立在外优秀人才库,鼓励支持退居二线或退休公职人员以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回村任职、返乡就业创业,推动形成“优秀人才回归”、人才回引常态化机制;加快培育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对高素质职业农民、“新农人”、乡村工匠等群体,从技能培训、创业就业、帮带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带动乡村农民提升发展。〔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工信局(科技局)、人社局、农业农村局、卫健局〕
(二十一)做好督导考评机制衔接。加强工作督查推进,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全市督查检查工作范围,开展日常检查和专项督查;做好考核机制衔接,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实绩科学设置考评指标,纳入乡镇(街道)、部门单位绩效考评一项重要内容。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评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农办,市发改局、效能办、考评办)
附件:永安市补短板促发展项目清单
中共永安市委扶贫开发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
2022年4月27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