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市开展“红烛暖心”贫困留守儿童关爱活动落实情况
“红烛暖心”贫困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开展以来,我市教育系统高度重视留守贫困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根据《三明市“红烛暖心”贫困留守儿童关爱计划工作方案》(明教初〔2020〕64号)要求,加强留守儿童亲情关爱、学业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章立制,统筹推进
1. 强化组织领导。根据《三明市开展贫困留守儿童“雏燕”关爱行动工作方案》(明政办﹝2020﹞20号)和《三明市“红烛暖心”贫困留守儿童关爱计划工作方案》(明教初〔2020〕64号)文件精神,成立以分管副局长为组长,各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市“红烛暖心”计划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加强对关爱工作的统筹指导。各学校相应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保证了活动开展的全面落实。
2. 制定工作方案。精心制定《“红烛暖心”贫困留守儿童关爱计划工作方案》,对心理辅导、学业帮扶提出具体要求,并将工作任务安排到科室,责任到个人。同时制定下发《市教育局等六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的通知》,切实保证残疾贫困留守儿童“送教上门”教师交通、伙食补贴落实。
3. 强化部门协作。市教育局根据《永安市开展贫困留守儿童”雏燕”关爱行动工作方案》,与市妇联、民政、残联、团市委、公安局、司法局、关工委等部门,共同制定、细化8项行动实施方案,分类推进各项关爱工作有序开展。
二、建档立卡,动态管理
1. 开展摸排建档。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进行摸排,并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全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共1058人,其中男童543人,女童515人,贫困留守儿童43人。“留守儿童”较多的城区学校主要集中在东门小学、巴溪湾小学等,农村学校主要集中在民族中学、民族小学、槐南中心小学等。
2. 建立结对帮扶。各校以行政领导、班主任教师、党员教师为主,以同班或同年级优秀同学为辅,建立“1+N”师生帮扶和“1+1”同伴帮扶关系,并建立档案,突出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学困生的帮扶指导,对生活帮助、学业帮教等工作做好动态记录。
3. 制定帮扶计划。各校针对实际情况,落实为每位留守儿童安排一名代理家长,制定留守儿童学困生个体帮扶计划,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周与“留守儿童”谈一次心,每周辅导一次作业,每年深入一次留守儿童家庭慰问。同时建立与完善留守儿童动态管理机制,及时更新留守儿童相关信息,确保留守儿童建档健全。
三、建家帮教,实施关爱
1. 搭建沟通平台。各校建立“留守儿童之家”,每年为留守儿童过一个快乐的集体生日。充分发挥寄宿制学校“亲情室”作用,组织贫困留守儿童每周与家长电话或视频沟通,促进他们亲情交流,预防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障碍等问题。
2. 加强心理辅导。积极发挥市、校两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和心理志愿者作用,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拓展游戏和心理咨询热线,增强贫困留守儿童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3. 开展学业帮扶。认真落实学业帮扶计划,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学业辅导,认真跟踪学业检测情况,对成绩波动大的及时跟进谈心。对因残疾等特殊原因不能到校上课的贫困留守儿童,统筹安排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以及社会力量等各方面教育资源,开展送教进家庭等多形式“送教上门”服务。
4. 优先提供课后服务。推进城区北塔小学等10所小学和永安四中开展校内课后服务工作,优先、免费为本校贫困留守儿童提供校内课后服务。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学校资源、学校教师、校外志愿者等多方渠道优势,为贫困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促进其健康成长。
四、建盟协作,形成合力
1. 注重阵地建设。“青春护雏”计划完成了“雏燕之家”试点选址3个,已经建立“雏燕之家”服务阵地2个,开展“青春护雏”关爱活动7场。通过妇联微信公众号及永安论坛等平台发出招募“爱心家长”令,贫困留守儿童全得到爱心家长的结对帮扶。
2. 注重关爱援助。市关工委“五老”报告团深入学校开展法制教育讲座、心理讲座等。市总工会为15名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举办了为期4周的职工子女暑托班。市留守儿童志愿律师团,为全市 36所中小学配备一名律师法制辅导员,期初深入各校开展“开学第一课,法治伴我成长”活动。残联为3位贫困残疾留守儿童送去爱心大礼包,开展一对一结对子帮扶。
3. 注重宣传引导。与市公安局结合实际开展交通安全、禁毒等普法教育,举办交通讲座6场次,向学生发放宣传册2800张,举办禁毒主题宣传大型活动3场次,参与学生达1500余人。
我市“红烛暖心”贫困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留守儿童学业底子较差、家庭教育观念落后和工作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下阶段,我们将认真贯彻本次培训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县市经验,统筹推进,让每一位孩子感受温暖,健康成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