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永安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永安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以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之年。一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三明市“抓重大项目,促高质量发展”工作和我市“爱永安、拼发展、敢担当、赢未来”行动部署要求,持续完善“33211”现代产业体系,全力以赴拼经济、促发展,全市经济发展持续恢复向好。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6.29亿元、增长4.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56亿元、增长4.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建筑业总产值88.60亿元、同比下降9.0%,第三产业增加值179.73亿元、增长4.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7亿元、增长4.9%,出口总值16.4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14万美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08亿元、增长5.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157元、增长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80元、增长7.0%。一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聚焦重点精准发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制定出台一季度经济“开门稳”措施28条、农业生产发展措施10条、工业生产稳定运行措施16条、服务业“四大经济”政策措施51条,常态化开展“我为企业解难题”活动,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累计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2.21亿元,向1074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329.67万元,帮助580户企业完成无还本续贷、纾困贷、延期还本等19.32亿元,为普惠型小微企业减少利息、费用649.89万元。市场信心提振有力。投资意愿稳步提升,全年新增注册市场主体4937家,实体企业贷款169.83亿元、增长14.09%。生产加快恢复,27个工业大类中有13个行业实现正增长,39种大类工业产品中20种产品产量实现正增长,增长面分别达48.15%、51.28%;31家生产型外贸企业中12家企业出口订单同比增长。
有效投资精准有力。重点项目全力加快。建立重点项目“四个一”和“三单”推进机制,安排38名处级领导挂钩帮扶省市重点和“抓大促高”重点项目,组建9个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工作专班,110个市本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5.16亿元、超序时8个百分点,37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2.43亿元、超序时进度5.1个百分点,福维年产42万吨钙化物生产等49个项目开工建设,永安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等16个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75亿元的永安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通过核准并开工建设,实现从全省“跟跑”到“领跑”,我市荣获三季度全省项目工作正向激励表彰。招商引资成绩突出。成功举办2023国际(永安)竹博会签约活动,全市开展各类小分队招商活动99场,新签约项目57个、总投资169.55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14%,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2个;石墨前驱体、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项目等37个、总投资138.25亿元项目签约转开工,转化率达64.9%。
消费活力持续释放。“双线”消费升温。持续开展“乐购三明·LUCKY永安”促消费活动,累计发放各类消费券730万元,开展商超、餐饮、新能源汽车等线下促销活动156场,拉动限上零售额3.46亿元。文旅消费复苏。串联抗战旧址群、马洪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等红色景点,策划推出8条精品旅游线路,加盟厦明山海康养联盟,签订浦东新区职工疗休养团队入永协议,预计全年接待旅游人数712.35万人次、收入68.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72%、47.63%。住房消费回暖。实施改善性住房和换购房税费减免、“带押过户”及个人住房贷款“认房不认贷”等减轻群众购房负担措施,累计发放购房优惠207万元,全市个人住房贷款154.11亿元、增长8.43%,全年销售商品房18万平方米。
要素保障持续发力。资金方面,争取上级资金15亿元;争取两个批次专项债项目5个,总额度10.6亿元,额度居三明市首位;举办18场次银企对接会,共为116家企业发放贷款9.43亿元。用工方面,建立“点对点”返岗服务机制,签订4个省际劳务协作协议,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44场,累计为194家企业解决用工5190人次。用地方面,国道356线永安曹远樟林至泥坪公路建设项目等5个项目和1个批次成片开发方案用地获国务院、省政府批复,获批总面积1003.9亩。
(二)巩固壮大实体经济,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制造业发展提质升级。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组建林竹、石墨和石墨烯、汽车及机械加工和高端纺织等4个特色制造业产业链工作专班,并统筹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工作,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林竹)产业园完成“三通一平”,永林蓝豹家居等2家企业入选省级绿色工厂;海西重汽新开发城市物流配送车、冷链运输车等新能源产品;贝特瑞研究院本地微晶石墨矿的资源转化已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形成国内首条较为完整的石墨烯热管理产业链条。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科宏生物三氯蔗糖及营养补充物等31个千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北部化工园安全等级提为C级获得省政府批准,宝华林成功通过中国聚乙烯醇(PVA)纺织品研发基地复评。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出台工业园区项目入园管理办法,积极采取“腾笼换鸟”等措施,加大低效企业、闲置土地处置力度,清理闲置低效土地926亩。
现代服务业加快集聚。现代物流加速发展。新增物流企业18家,新增车辆392辆,新增运力5824吨,公路货运总运力达4.49万吨,货运周转量增长5.6%,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闽中公铁联运物流基地供应链仓储中心开工建设、铁路专用线已完成60%工程量,韵达(永安)电商产业园智能化快递分拨中心日处理快递量已超20万件,全市物流业完成地方级税收5245万元。文旅康养设施持续完善。完成永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新(改)建6家民宿和3家露营地,完成11个“微改造”项目、4个文保修缮,五一乡村休闲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天宝岩保护区入选全国自然教育基地,上坪乡入选省级森林康养小镇,霞鹤、甘乳岩-玉带龙泉入选省级森林康养基地,房车、民宿、露营、围炉、文化互动体验等新业态成为消费主流。
数字经济加速崛起。直播电商创业孵化基地二期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基地累计入驻企业30家,开展直播带货场次2400场,销售额3.23亿元、增长36.7%,“新电商众创空间”被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中盛宏业有机碳酸酯智能化等3家工业互联网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海西重汽入选省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标杆企业,“源配货”入选省级第一批产业数字化服务商和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我市乡村消费服务平台入选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同时,总投资10亿元的永安市数字文化产业园项目已与星媒控股、东方地保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初步合作协议。
现代农业稳步提升。粮食生产总体稳定。粮食种植面积16.45万亩、产量6.69万吨,蔬菜种植16万亩、产量43万吨,建立粮食产能区8万亩,新增高标准农田8000亩,完成撂荒耕地整治492亩、耕地“非粮化”整治836.86亩。18个三明级现代农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2亿元。特色农业加快发展。莴苣、玉米、特早蜜、蛋鸡、笋竹等产业集群发展位列全省前列,新增“三品一标”1个,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三明级家庭农场4家、合作社1家,永安冬笋、永安贡鸡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永安黄椒、永安京粉鸡蛋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永安黄椒入选“福农优品”百品榜,我市入选第三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活力不断跃升
创新创业生态加快优化。支持企业专注产品创新、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初步建成“科小-高企-瞪羚-领军”企业创新链条和“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企业成长链条,康碳科技、永久硅碳等4家企业入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鼎丰碳素等3家企业入选省级科技小巨人,源配货公司入选省“瞪羚”创新企业,森美达等2家企业成功申报第五批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迈为智能装备等23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省级初审,预计全市新增“四上”企业94家。
人才引育服务加快提升。完善人才服务保障的政策体系,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人才工作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文件,增强人才引育留用集聚效应。建立跨区域一体化人才合作机制,成立“燕归来”驻沪人才驿站、上海(永安)林业人才驿站,先后举办上海及永安“揭榜挂帅”人才项目赶集日活动、石墨与石墨烯创新创业大赛、竹产业创新创业大赛,现场路演、比赛项目44个,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项目10个,促进人才、资本、项目深度融合。探索“人才飞地”柔性引才,促成“翔丰华上海研发中心”、金桥·永安新型碳材料产业协同发展中心建设;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形成产教协同育人模式,建有省级专家服务基地、产业人才驿站、驻外引才工作站等平台10个,推动产业成果对接、技术应用转化65项,三明技师学院入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四)加强城乡建设管理,形象品质稳步提升
城市建设扩容提质。城市更新有序推进。完成永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完成永安市城镇基准地价和标定地价更新,“三区三线”成果已获得自然资源部审批并启用。79个老旧小区改造已全面开工,127个城市建设品质提升项目完成投资19.09亿元,其中豪门御景及三馆一院沿河景观提升工程等79个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燕南街道巴溪湾完整社区等3个项目入选省级样板工程,新建污水管网改造8.24公里、雨水管网改造6.01公里。城区夜间环境大幅改善,新建(改造)城市LED路灯102盏,城区主次干道、龟山公园、广场、栈道等城市重要节点夜景亮化显著提升。棚户区改造搬迁加快,龟山公园完成部分楼栋拆除,林业新村一期地块、省一建地块达到净地出让条件。立体交通加快形成。国道356线曹远樟林至泥坪公路、永安步虹桥竣工通行。完成平安交通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公交便民出行服务平台已完成系统搭建,公交总站二期工程正在积极推进。疏解停车难、交通拥堵有实效,新增公共停车位109个,新建城市道路0.34公里、福道建设8.8公里。城市管理更加有序。建立文明共建“网格管家”制度,236个文明单位(校园)和195个社区网格结对共建,切实将全市资源向社区延伸,并常态化开展城乡结合部治理等10项专项行动,完成巴溪市场海鲜区改造,劝导重点路段占道经营4.1万余起,处置涉及违法建设事项600起,拆除“两违”面积约3万平方米。
乡村振兴深入实施。乡村环境更优美。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提升任务全面完成,新(改)建农村卫生厕所173户,新(改)建农村公路23.66公里,创建示范路11.88公里;镇域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统一收集转运处置建制村全覆盖;所有乡镇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生活污水高效处理。乡村产业更兴旺。打造“五个美丽”建设点867个,建设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10个,青水畲族乡获批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曹远镇霞鹤村列入全国美丽宜居村庄复核名单。乡村治理更有效。创新“三联三权三单”跨村联建、乡村治理“四三”工作机制、民情处置“四步走”工作法等特色机制,率先在三明完成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升级,实现全市村(社区)“一约四会”全覆盖,槐南镇洋头村入选全国第三批乡村治理示范村。农民生活更富裕。大力实施村财“倍增”计划,培育村集体经济增收项目14个,2个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获省上扶持,各行政村平均村财收入突破35万元。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线调整为每人每年9780元,脱贫户年人均收入增幅继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23台燃煤锅炉整治,7家鳗鱼企业全部安装了流量和总磷监测设施并联网,石墨园集中供热项目投入运营,PM2.5平均浓度17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比率100%,空气质量AQI指数为44,综合指数为2.44,同比下降2.3%,在全省县(市)排名提升1位。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健全“河湖长+”部门协作机制,优化“一河(湖)一档一策”,扎实推进流域水质提升攻坚行动,国省控断面、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Ⅲ类以上标准,未出现劣Ⅴ类水体。打好净土保卫战,转移处置2272.63吨危废,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60吨;全年处置生活垃圾约7.95万吨,无害化处理率100%,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主体完工。
(五)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开放步伐更加坚定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更加便捷,开设“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和“免证办”专窗,累计推出89个“跨省通办”和108个“省内通办”、11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创新推出“持证主体授权用证”新模式;优化布设“e政务”一体机11台,e政务自助服务事项提高至249项,e三明“掌上办”政务服务事项2962项,其中“秒批秒办”事项17项。政务服务更加高效,已完成“一照多址”、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等7项营商环境创新改革举措,完成“加强告知承诺事中事后核查”等15项深化集成创新举措;全市行政许可事项审批时限压缩率92.89%,即办事项占比81.58%,平均审批环节2.27个;全流程网办提高至91.76%,“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提高至99.79%,我市入选“2023中国县域投资竞争力百强”,位列第53位。
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教育改革方面,“县管校聘”和总校制办学改革稳步推进,新增3所省级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27所三明市新时代特色学校及书香墨香校园、2对城乡“共同体”办学;11所学校与浦东结对共建,数量居三明市首位,且是唯一学段全覆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持续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三明市永安总医院挂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协作医院暨名医工作室”,成立远程会诊中心。引进省内高水平医院名医工作室9个,并成功纳入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范围。“两师两中心”健康管理体系有序推进,疾病管理中心正式运行,探索防病、治病相融合,院前、院中、院后一体化的整合型连续性疾病管理模式。林业改革方面,林竹产业、森林质量和森林资源管护水平等工作有新突破;2个专业队伍入驻“竹师傅”竹产业共享用工平台;3个单位入选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完成天然林收储4200亩,天然林收储改革入选福建省林业改革发展典型案例,并被全国推广;完成全市375万亩林地302个管护网格划分,实现管护责任全覆盖。农业农村改革方面,全面推广使用我市农房数字化动态监管平台,成立三明首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持续推广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融资试点,房长制、“福路贷”相关做法分别被全省、全国推广。国资国企改革方面,出台《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创新“园区+总公司”运营机制,全面完成园区市属国企资产资源整合,成立永翔发展集团,推进园区国有企业实体化运营。
对口合作全面提升。浦永合作纵深推进,正式签订《上海市浦东新区与永安市对口合作协议》,印发《上海市浦东新区与永安市对口合作行动计划(2023-2025年)》和《2023年浦东新区与永安市对口合作重点工作计划》,已签约年产20万套半导体及光伏用热场材料等34个项目、总投资30.2亿元,达成医联体协作帮扶等55个合作事项。“三沙永”一体化稳步推进,完成《贡川新城发展战略规划及城市设计》《南部新城整合规划及城市设计》《三永生态旅游区概念性规划》编制,“三永”快速通道已完成工可编制,并提请省发改、省交通厅开展工可审查。
(六)社会事业持续发展,民生福祉不断增强
社会保障稳步提升。全市民生支出29.0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为民办实事项目顺利推进,完成投资6.6亿元。建立4个社区就业创业服务驿站试点,落实永安籍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959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13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13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06人,均完成年度目标。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推进。全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分别达22.14万人、12.53万人、11.89万人、6.92万人、4.76万人,均完成年度目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至150元/月,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一级护理补贴、重度残疾人二级护理补贴标准分别提高至107元/月、128元/月、107元/月,发放民政基本民生保障救助资金5430万元,惠及1.9万人次。扎实做好“保供稳价”。粮食储备规模达20000吨、食用油150吨,完成省上下达任务。启动平价商店运行机制,减轻市民“菜篮子”负担22.33万元;落实价格补贴联动机制,累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27.76万元,惠及困难群众7423人次。
民生事业全面推进。教育条件持续改善。6个教育补短板项目加快推进,一中学生公寓楼建成并投入使用,预计可新增学位2870个;新确认19所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全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57.74%、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5.54%;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我市高考物理类、历史类三明市前10名分别占2人、3人,600分以上高分段共84人,位居三明市前列。医疗水平持续提升。持续推进医共体内管理下沉、医师下派和巡诊下村,燕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达到推荐标准。永安市中医医院建设加快推进,完成医院组织架构和中医肛肠科等特色专科建设;三明市永安总医院泌尿外科等3个专科获评三明市级临床重点专科。药品耗材集中采购改革稳步推进,药品采购价格平均降幅超45.0%,切实减轻百姓就医负担。“一老一小”加快提升。城乡养老服务中心加快建设,完成2所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和4所长者食堂项目建设,改造提升幸福院89所,新增家庭养老床位210张、机构养老床位60张,新增普惠性托位60张。文体事业更加丰富。体育中心二楼风雨跑道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增15个村级体育场所,组织承办文艺演出、非遗展演、群众体育和文体活动97场次,参与人数22万余人次,荣获三明市第八届运动会少儿组总分榜、金牌榜“双第一”。
社会治理有效提升。深入推进“平安永安”建设。坚持前移关口、把住源头,统筹做好信访维稳、常态化扫黑除恶、打击违法犯罪、涉诈人员劝返、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整治等工作,持续推进教育、金融放贷、市场流通等重点行业领域整治,率先在三明构建“检察+公证”“法院+公证”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模式,信访批数和人次双双下降,治安违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39.2%。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总体应急预案8个,深入开展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燃气、非煤矿山、危化企业、化工园区、工贸企业、消防、景区景点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并针对性做好安全防范,生产安全事故数、死亡人数均下降50.0%。经济金融风险防范有效有力。加强和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再融资债券置换比例由85%提高至90%,达到全省各县(市、区)最高;首创土储债本金置换且置换比例为80%。落细金融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处置机制,全市关注类贷款余额占比下降3.34%,低于监管标准1.66个百分点,不良率0.57%。电力、天然气等能源供应稳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成绩来之不易,问题和挑战仍然突出:受经济下行、需求萎缩、市场预期走弱等因素影响,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较年初确定的目标还有不小差距;产业结构和层次整体还不高,引领性重大项目不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够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不够高,城市形态和功能品质有待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和公共服务供给有待进一步提高;要素资源约束日益凸显,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任务艰巨;潜在风险隐患也不容忽视。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直面挑战、迎难而上,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及主要任务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永安撤县设市40周年,全市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扣“四个更大”重要要求,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两个健康”,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工作总基调,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确保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继续争当全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彰显永安担当、贡献永安力量。202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0%;建筑业总产值增长5.0%;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4%;出口总值16.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50万美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1%。为确保完成以上预期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筑牢经济向好基本盘
加大实体帮扶力度。强化政策支持,顶格落实各级政府出台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1+N”政策体系,确保政策发挥最大效用,继续支持企业“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重点支持翔丰华、海西重汽等龙头企业扩大生产,加快推动科宏生物等企业上市。帮助企业拓市场,整合林竹、水泥等行业资源,推动企业抱团发展,积极组织供需对接会、邀请采购商现场考察洽谈等活动,助力企业抢订单和拓展省内外市场。加大要素保障,推动财政、金融、技术、人才等要素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龙头企业集聚,在用地、用林、用能、用电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加快推动金银湖工业集中区A片区等土地成片开发方案编制,及城市南部污水处理一期工程等项目农转用与土地征收报批,促成重大项目和优势企业快建设、快投产。常态化开展减轻企业负担行动,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许可及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管理,精简整合涉企检查事项,持续降低企业成本。
着力恢复和扩大消费。优化消费环境,深化“全闽乐购·乐购永安”促消费系列活动,打造传统节假消费旺季,培育特定群体节日消费热点,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快刺激消费回暖。完善县域商业网络设施和业态,优化配置大型商超、专业市场、社区便利店等商业基础设施,加快打造诚上广场夜间美食特色街区等3条夜间经济特色街区,同步推进乡镇商贸中心功能完善,全力争创第二批全国县城商业“领跑县”。持续举办青水“三月三”畲族文化节、贡川龙舟文化节等文旅节庆活动,优化旅行社地接奖励措施,再策划一批“一日游”“多日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和网红打卡地,进一步推动旅游市场升温。坚持“房住不炒”,继续健全完善公租房、租赁补贴、人才房等多渠道住房保障体系,加快推进4个风险楼盘化解和扫尾工作,加快批售佳洁二期、南翔苑等楼盘,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强重点项目管理。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跟踪推进机制,全年实施永安市级重点项目110个以上、省级重点项目17个,力争年度完成投资90亿元以上,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形成实物工作量。提升项目服务效能。继续加大“三跑”力度,密切跟踪中央、省上政策导向,力争更多项目列入上级资金“盘子”,积极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特别国债等资金支持,力争完成各类资金争取15亿元以上。提升招商引资质效。坚持优惠与贡献对等,用好“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资源招商”等精准招商举措,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完成100亿元以上,力争签约转化落地开工率50%以上。
(二)加快产业体系升级发展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深化产业链“链长制”,聚焦现有产业链缺失环节,引进一批“补链、建链、强链、延链”的高质量项目,大力推广“以竹代塑”,推动高端产业加快集聚、产业链向高端延伸,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力争林业、石墨和石墨烯、汽车及机械加工和纺织产值分别突破100亿元、35亿元、260亿元、105亿元。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支持存量企业技改扩规、兼并重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实施省重点技改项目20个以上,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发展。加快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统筹推进园区循环改造、污水资源化利用、节能减排,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打造绿色生态产业链、绿色低碳供应链,力争完成三明市下达能耗降低目标年度任务。持续开展“亩产论英雄”,着力整治一批僵尸企业、低效用地,落实好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工作。
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快推动文化创意、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专业化,推动旅游休闲、商贸服务、健康养老、居民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多元化,力争新增限上商贸业企业15家以上、规上服务业企业10家以上,完成“工(农)贸分离”3家以上。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主动融入三明市建设国家级功能型流通支点城市,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和交通枢纽节点布局,持续推进闽中公铁联运物流基地建设,加快“三永”快速通道工可审查,三明港永安港区前期规划设计,加快打通全域物流枢纽大通道,以要素大集聚、货物大流通扩大对外辐射带动能力。扶持物流企业发展壮大,支持“源配货”等网络货运平台做大做强,力争新增物流企业10家,运力3000吨以上。创新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创新推动与“农旅”“体旅”融合,加快推进抗战文化公园等4个项目建设,推动旅游民宿、生态露营产业发展,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旅康养基地,力争接待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分别增长22.5%、25.6%。
提高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继续实施“上云用数赋智”和数字化诊断行动,加快汽车及机械制造、林竹、石墨和石墨烯、纺织、化工等产业数字化改造,力争全年诊断企业30家以上,力争新增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标杆企业1家以上。继续支持直播电商孵化基地做大做强,加快推进数字文化产业园建设,积极打造“一园两基地多点”数字文化产业布局。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突出“数字+”“智能+”赋能,分级分类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夯实信息技术产业基础,力争新建5G基站334个、万兆无源光网络端口1620个,同步提升5G网络和有线千兆网络覆盖面。
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量。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稳定农业生产供给,保持粮食播种面积16.27万亩、粮食产量6.61万吨以上。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加快蛋鸡、特早蜜、辣椒、贡鸡等富民产业发展,打造永安黄椒区域公共品牌。做强农业经营主体,力争新培育省级龙头企业2家以上,把农业建成农业农村现代化大产业,力争特色农业产业链条总产值超100亿元。
(三)强化创新驱动引领
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沪明合作、京闽合作、闽西南协作为契机,围绕产业链提升创新水平,持续推进石墨和石墨烯产业“一中心两平台”、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发展中心海西分中心、竹产业研究院等建设,支持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和产业化,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强化创新链支撑。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以推动“初创型企业扩量、成长型企业提质、领军型企业做强”为目标,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力争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加快构建“龙头企业+小巨人企业+优质入规企业”的“雁阵式”发展格局。
强化人才引进。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探索建立“人才飞地”“一产业一团队”等产业人才发展模式,开展“院士(专家)走基层”活动,柔性引进高端智力。深化人才项目“揭榜挂帅”赶集日等活动,力争培养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为民企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加快三明技师学院建设、水院专升本工作,对接主导产业技能人才需求,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加大各类紧缺急需人才招聘,做好高层次人才和实用型人才认定和相关配套政策落实工作。
(四)持续促改革优环境
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持续优化政务服务。聚焦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加快新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确保医保、公积金、不动产登记等分中心集中入驻;深化“一窗通办”改革,持续压缩办理建筑许可审批等事项时限,深化“一件事一次办”集成套餐服务改革,提升“全流程网办”“一网通办”“秒批秒办”水平,扩大“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覆盖面,打造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的“便利永安”。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持续优化法治服务。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和包容审慎柔性执法,切实做到涉企轻微行政违规行为“首次不罚”“轻微不罚”;积极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体系,规范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提高监管执法规范性和透明度,推广信用承诺制,健全信用修复机制,强化信用信息共享,持续提升诚信永安水平。
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推动教改增活力。聚焦教育优先发展,扎实推进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深化“总校制”“县管校聘”等机制创新,主动融入“三沙永”同城化区域教育评价改革试点,扩大“3+2”中高职衔接办学模式,推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完善职业教育“分类分层”育人机制。推动林改走前头。聚焦“生态环境优美、资源永续利用、科教兴林先进、绿色产业发达、林业实力雄厚”目标,完善森林资源保护发展体制机制,扎实做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重点区域林相改善和松材线虫病防治攻坚等工作;加快竹产业集聚,完善竹产业链条。推动医改做示范。聚焦“健康上水平、百姓得实惠、医生受激励、医院得发展”目标,抓好医共体提质扩面、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医防融合机制创新等工作,积极推进沪永医疗卫生领域合作,支持三明市永安总医院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打造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推动农改破瓶颈。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有效盘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等集体资产资源。推进省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县创建,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创新,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持续推广“福路贷”,力争曹远镇文旅生态产业路等项目落地。推动园区改革见实效。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抓好工业园区平台整合提升,完善“一区多园”管理模式,建立资源调配、联动招商等机制,提升园区竞争力和招商吸引力。
(五)建设高品质宜居城市
加快区域融合发展。持续推进组团发展。落实大三明城市发展规划,主动融入“三沙永”组团发展、融合发展、一体化发展,加快推动人口、产业等要素集聚,教育、医疗、产业、生态等资源共享。持续推进对口合作。深化与浦东新区对口合作,找准文化、产业、经贸、人才等深度合作的互补处、契合点,力争新签约合作项目(事项)10个以上、总投资20亿元以上,携手打造浦永新时代革命老区对口合作典范。积极融入新时代山海协作。全流程跟踪对接“泉三”对口协作实施方案,积极争取县级对口合作,力争入选山区协作项目个数居三明前列,并在产业协作、共建产业园区等领域取得突破。
持续推进城市更新。持续开展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工作,实施新一轮127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加快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改造79个老旧小区,力争新(改)建城市道路4.5公里、供水管网4公里、污水管网7公里,持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带动力。突出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强城市堵点难点治理,提升巴溪沿河景观,不断改善城市面貌,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海绵城市和城市更新试点示范,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持续推进乡村振兴。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加快蛋鸡、特早蜜、辣椒、贡鸡等富民产业发展,做强生态观鸟、林下经济等富民业态,统筹抓好乡村规划、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等工作,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积极推广乡村振兴“千万工程”创建经验,深入开展乡村“五个美丽”建设,统筹推进8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4条乡村振兴示范线建设,推动“美丽建设”向“美丽经济”延伸拓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统筹推进大气协同治理、国省控断面水质提升、“土壤+固废”污染防治等工作,确保文川溪、贡川桥等2个国省控断面持续稳定达标,空气质量在全省排名达到上级下达任务要求。持续加快“一河一网一平台”建设,坚决守牢涉水安全底线和河湖生态保护红线。加快城市垃圾现代化管理体系建设,确保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环卫系统“两网融合”,实现生活和工业垃圾“零填埋”,积极争创无废城市。
(六)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推进西小教学楼等教育补短板项目建设,鼓励民办园普惠发展,力争新增学位780个,确保普惠性幼儿园提高至97.0%。持续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师职务晋升机制和表彰奖励机制,完善“优秀生”培养计划,力争中高考再创佳绩。加快健康永安建设。持续加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加大医疗资源、管理、病种下沉力度和精准度,加大村级医疗资源整合提升,确保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力争小陶、安砂分院达到国家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推荐标准,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落实好人口生育政策,加快出台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等举措,优化县域妇幼健康全生命周期服务,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文明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加强红色文化、民俗文化、非遗文化等保护开发,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和全民健身活动,办好农民丰收节等活动,持续打响全民健身活动品牌,开展全民参与的各类赛事活动,推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就业优先。落实好援企稳岗等就业再就业政策,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力争城镇新增就业2000人以上。推进社保扩面。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落实社保转移接续等制度,全面做好各类保险征缴、发放和稽核工作,力争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提升社会救助。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残疾人、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完善以助残、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制度,探索“资金+物质+服务”救助模式,稳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加强低收入、特困群体帮扶救助,用足用好兜底保障政策,确保符合条件人员及时纳入兜底保障范围。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化“平安永安”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深化重点行业领域整治,不断完善数字政法平台建设,积极探索更多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永安模式”。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高度关注经济金融领域、涉众涉稳群体事件、个人极端案件、传统社会治安、新型犯罪、产业链供应链等重点领域风险,加强食品药品生产、流通等各环节安全监管,加强风险预判预警,采取综合措施稳妥处置,确保重大风险及时防范化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健全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完善应急指挥场所和信息化系统建设,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深入开展危化品、燃气、自建房、消防、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及重点场所的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警惕“灰犀牛”“黑天鹅”事件发生,坚决守住不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底线。
各位代表,做好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聚焦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作善为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市人大的监督,认真听取市政协的意见和建议,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努力完成市委市政府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方位推进永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永安革命老区中国式现代化新样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