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2月27日在永安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永安市人民政府市长 温欣传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起步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克服了宏观经济下行、疫情多发和天气前涝后旱等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扎实做好“两稳一保一防”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向好态势。预计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7.51亿元、增长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02亿元、同口径增长4.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出口总值15.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00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772元、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90元、增长8%,完成上级下达的年度能耗“双控”目标任务,继续保持全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市)。我们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聚焦产业发展增实力。我们持之以恒做实“3321”产业体系,以实体强产业、以产业促发展,推动产业发展量质齐升。主导产业提量增效。汽车及机械加工、纺织新材料、石墨和石墨烯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539.11亿元,增长9.32%。汽车及机械加工产业链式发展,配套企业达70家,橡胶加工产业税收首次突破亿元,重汽海西新能源轻型卡车市场占有率进入全国前十,商用车出口属地化实现“零突破”;纺织新材料产业承压回升,宝华林入选全省“2022—2024年度重点培育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我市顺利通过第五次全国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地区命名复评;石墨和石墨烯产业集聚发展,翔丰华三期等3个省重点项目实现投产或部分投产,形成国内首个石墨烯导热膜产业链条。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建材、化工、林竹三大传统产业实现产值584.08亿元,增长5.59%。安砂建福水泥完成省重点工业节能改造;科宏生物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完成出口7000万美元、增长133%;国家永安竹制品产业示范园区获得认定命名。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现代物流业不断壮大,韵达智能化快递分拨中心和供应链仓储中心投入运营,闽中公铁铁路专用线开工建设,运力增长1.7%;文旅康养业持续提升,霞鹤村入选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上坪乡、青水乡分别入选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和森林康养小镇,新增网红打卡地20个;电商产业顺势而为,直播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入驻企业13家,开展“乐购三明”等线上促销活动400余场,带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特色现代农业提标扩面。完成种粮面积16.3万亩,粮食总产量6.68万吨,打造重点特色优势产业集群3个,累计获批省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14个,永安贡鸡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永安鸡爪椒、永安冬笋、永安大湖鱼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8.11亿元,增长4.5%。
(二)聚焦增强后劲挖潜力。我们立足制造业发展需要,全力以赴抓机遇、促投资、保实体,为增强发展后劲积蓄势能。重大机遇谋深。释放老区苏区政策红利,抢抓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机遇,谋划储备重大项目159个,争取中央及省级预算内投资补助1.53亿元,为近6年最好成绩;抢抓沪明合作机遇,与上海浦东新区建立区县合作关系,明确6个方面合作意向。积极融入大三明中心城市建设,完成三永快速通道和三永水运航道规划调整前期工作,贡川新城初具雏形。项目攻坚谋实。攻坚抢速度,开展重点项目“百日攻坚大会战”,39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6.6亿元、80个攻坚项目完成投资86.54亿元,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攻坚补短板,兴泉铁路永安段完工,抽水蓄能电站、桃源(永安)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列入全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库,争取基础设施投资基金项目3个和专项债项目16个、总额度16.11亿元;攻坚破难点,科达重工机械铸造件等7个项目提前开工,中盛宏业有机碳酸酯等37个项目提前竣工或部分竣工;攻坚增动能,全年新签约项目105个、总投资190.27亿元,25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落地开工。提振实体谋细。注重梯度培优,和其昌、永林入选省龙头培育企业库,5家企业列入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名单,科宏生物完成上市申报辅导;注重助企纾困,制定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41条措施,完成增值税留抵退税2.24亿元,投放纾困贷款3.13亿元,降低企业用电支出3508万元;注重金融惠企,引进泉州银行,全市新增贷款23.62亿元、增长12.35%,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达46.44亿元。
(三)聚焦风险化解提能力。我们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不断提升解决制约永安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守好疫情安全防线。优化落实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及新十条措施,设立防疫网格群1871个、入群居民14.29万户,提升快速处理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守牢重大风险底线。房地产风险有序化解,14个风险楼盘已成功化解13个,剩余1个楼盘正启动破产重整;政府债务风险有效稳控,推动PPP、TOT项目融资41.9亿元,再融资债券置换比例从80%提高至85%,顺利度过偿债高峰期;工贸企业风险有力管控,不良率压降至0.66%。守住生态环境红线。狠抓尼葛园异味整治、金银湖水泥矿山治理复绿等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建立水环境问题研判溯源和预警督办机制,开展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专项攻坚,沙溪流域生态治理EOD项目入选国家试点,安砂红军渡口、九龙湖荣获福建省首批河湖文化遗产,全市流域及城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四)聚焦深化改革激活力。我们将改革作为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积极探索更多“永安模式”,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国资国企改革有实效。完善国资监管,在三明市率先开展市属国企“三定”工作,实行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市属国企牵头盘活神鹰汽车公司闲置资产,腾出产业发展空间;发展市属国企供应链金融,城投集团以煤炭、钢材贸易为新增长点,实现销售额8.21亿元、增长71.81%。林业改革有亮点。创新林竹碳中和“五碳”工程项目,搭建“竹师傅”竹产业共享平台,国家林草局林竹碳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基地落地永安,我市被列入省级碳中和试点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力度。在三明市率先制定薪酬分配制度,推进“一院一专科”建设,实现村民家门口“诊断、检查、治疗、处方”一站式精准服务;公立医院实施药品集中采购,药价平均降幅45.5%。教育改革有特色。“总校制”“县管校聘”、教师编制及职称“周转池”改革深入推进,在三明市率先试点开办普职融通班,优质教研资源配置率达100%。财政体制改革有突破。调整乡镇、园区财政管理体制,开展市直单位零基预算改革,财政资金配置效率进一步提高。
(五)聚焦民生事业添魅力。我们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将每件民生“小事”都当作政府“大事”,把民生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城乡环境更加舒心。城市面貌有机更新,投入17.28亿元实施74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和46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乡村建设有序推进,新增中、高级版“绿盈乡村”24个,完成国道356线曹远樟林至泥坪公路主体建设,获批全省首个“福路贷”,被评为全省村庄清洁行动成效突出县。公共服务更加贴心。60项省、三明和我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投资8.81亿元,全年民生支出增长18.2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89%;教育事业稳步提升,新改建学校6所,增加学位2130个,永安学子被北大清华录取人数居三明第一,三明技师学院挂牌成立;医疗体系稳步健全,总医院新院区完成主体建设,中医院挂牌成立;文体事业稳步发展,实现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完成永安抗战文化公园项目(一期)建设,牵头成立北上抗日先遣队沿途县(市、区)联盟,获得省级以上体育竞赛金牌10块。社会保障更加暖心。强化就业扶持,城镇新增就业2217人;推动社保提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815元/月,医保电子凭证定点医药机构接入率达100%;提升养老能力,建设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2家、长者食堂4所,将军山社区被评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巩固脱贫成果,全市脱贫监测户人均年收入达19443元,未发生返贫致贫。社会治理更加安心。“平安永安”扎实推进,圆满完成冬奥会、党的二十大等重要节点维稳任务,境外涉诈人员劝逼返工作成效居三明市首位,“法治零距离”服务、网格化管理等做法在央媒刊登;应急能力不断提升,未发生较大以上各类安全事故和重大群体性事件,完成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各项工作更加用心。国防建设、军供保障、人民防空、双拥优抚等工作不断加强,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关心下一代工作扎实推进;老龄、慈善、红十字会、计生协会、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科普、档案、地方志、侨务、水文、气象、地震、库区移民等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将欲治人,必先治己。我们坚持聚焦“三提三效”、聚力真抓实干,政府自身建设持续加强。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坚持人民至上不懈怠。深入开展“服务百家企业、推进百大项目、走访百位人才”活动,解决企业难题65个;深化“放管服”改革,梳理落实“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事项3098项,事项占比99.94%,平均缩短审批时限比例93.52%。坚持依法行政不松劲。自觉接受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10件、政协委员提案165件;法治政府建设持续推进,制定完善《永安市人民政府“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行政复议合法率连续四年保持100%。坚持清正廉洁不褪色。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折不扣抓好国家统计督查、涉粮专项巡察整改,开展国有资产专项审计,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实施办法,牢牢兜住“三保”底线,廉政建设取得实效。
各位代表,艰难方显本色,磨砺始得玉成。2022年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倾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奋斗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省地属驻永单位、驻永部队、消防救援队伍,向关心支持永安发展的海内外各界人士和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对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有清醒的认识,主要是:国际局势复杂演变,经济平稳运行不确定性增加;产业结构不优,服务业支撑作用不强;税源基础薄弱,财政增收乏力,收支矛盾突出,化债压力不小;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需求还有差距;少数干部思想不够解放、担当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目标清晰、任务明确,吹响了奋进号角。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三明市委和永安市委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革命老区样板,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作出永安贡献。
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出口总值14.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年度任务。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制造业是立城之本、兴市之要。必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全力将永安打造成制造业新高地。
提升产业链。致力汽车及机械加工产业强链,对接“电动福建”战略,发挥重汽海西汽车引领作用,力争实现新能源汽车产销占比突破15%,打造东南沿海省份重要的新能源商用车生产基地。致力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延链,紧盯石墨负极、等静压石墨、石墨烯、碳碳材料重点意向项目,实现产值增长20%以上,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先进碳材料产业基地。致力纺织新材料产业补链,抓实重要产品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纺织企业重组,培育1—2家行业龙头企业,实现本地纺织企业配套率15%以上。致力林竹、建材、化工三大传统产业建链,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引导企业开展5G工业互联网应用,实施一批两化融合项目,全市传统产业技改面达80%以上。
畅通供应链。完善资源配套,立足我市矿产资源,积极对接央企、上市企业、500强民企,以资源引投资、换技术、聚产业,推动资源往产业集中、往园区集中、往深加工拓展。完善物流配套,加快闽中公铁联运物流产业园、韵达电商产业园、佳云冷链物流等项目建设,支持网络货运平台做强做大,力争新增运力3000吨以上。完善金融配套,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信贷投放力度,力争贷款余额增速保持12%以上,制造业贷款余额48亿元以上。完善要素配套,推进抽水蓄能电站、桃源(永安)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海西天然气管网、LNG加气站等项目前期工作,完善北部工业新城(三期)化工及生物制药集中区设施,切实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完善体系配套,推动制造业企业“工贸分离”“产销分离”“主辅分离”,拓展国有企业供应链金融,力争新增“工贸分离”企业3家以上,营业额突破3亿元。
优化创新链。在“点”上下功夫,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力争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列入省级技改项目库15个以上。在“线”上求突破,围绕产业链提升创新水平,持续推进石墨和石墨烯产业“一中心两平台”、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发展中心海西分中心、竹产业研究院建设,提高企业整体的技术装备水平和配套能力,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在“面”上出真招,扩大政策支持覆盖面,安排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专项资金,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在“体”上谋实效,建立健全创新人才和成果评价体系,促进创新成果应用转化,探索与高校院所共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把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二)推进对外开放多元化。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拓展改革开放空间,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增强永安对高端产业、优势资本的吸引力。
强化浦永对口合作。高位谋划,围绕“永安所需、浦东所能”,对标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六大重点领域,谋划浦永合作项目(事项)60个以上、总投资250亿元以上,全力打造新时代对口合作的示范样板。精准对接,建立健全合作交流机制,推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与三明市永安总医院合作共建医联体,加快与浦东新区11所学校开展“一对一”校际交流结对共建,启动职工(劳模)疗休养基地合作项目。通力合作,着力在新能源汽车、石墨和石墨烯产业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促成汽车园与中电投合作共建新能源商用车零部件产业园,组织浦东新区企业、科研机构参加中国(永安)石墨烯创新创业大赛,承接浦东科研机构成果转化项目,推动优势产业合作落地落实。
强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探索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做强国有矿业投资平台,新增AA信用评级企业1家,力争市属国有企业营收增长20%以上。深化林业改革,推进林竹碳中和创新工程,重点实施“五碳工程”,建设高质量森林碳库;完善“竹师傅”竹产业共享平台,促进竹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持续探索天然林回购模式,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医防协同融合创新,深化总医院与南院区全面融合提升,持续抓好“三医联动一张网”“无红包”“无陪护”医院创建、医共体提质扩面等工作,进一步扩大“移动医院”巡诊范围。深化教育改革,持续提升“总校制”改革,优化教师编制及职称“周转池”“县管校聘”、教师正向激励等机制,加大名师名校长培养力度。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改革,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抵押担保试点,加快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单位建设。
强化项目支撑引领。突出项目建设,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鲜明导向,围绕项目开(竣)工关键节点,主动靠前服务,加快100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90亿元以上;攻坚20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0亿元以上。突出补齐短板,全力补齐产业链缺失环节,依托“6·18”“9·8”、林博会、竹博会、石墨烯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平台,重点储备石墨和石墨烯、汽车与零部件等重点产业上下游链条项目,力争全年谋划项目30个以上,新签约项目50个以上,总投资突破100亿元。突出产出效益,推进“亩均论英雄”竞赛活动,出台项目入园管理办法,整治一批低效用地、低效企业、僵尸企业,力争亩均产值增长8%以上。
强化营商环境建设。优化政商关系,健全政商恳谈会、政银企对接机制,深化服务挂钩企业活动,及时帮助协调解决融资、用工、用电、用气等问题,让企业家以恒心办恒业。提供政策支持,落实各级纾困解难惠企政策,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争取1家企业年内上市,力争规上工业企业、限上商贸企业数量增长9%以上。提高政务效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审批流程再造,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实现“掌上办、指尖办”事项覆盖率90%以上,完成市政务服务中心迁建。
(三)推进乡村振兴特色化。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
让农业高质高效。打牢农业基础,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持续抓好耕地“非粮化”“非农化”整治,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打响特色品牌,做大永安黄椒、闽笋干、特早蜜等一批具有永安特色风味的农业品牌,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打通融合渠道,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康养基地等新产业,延伸种养产业链条,力争特色农业产业链条总产值超百亿元。
让乡村宜居宜业。共建美丽乡村,打好农村建设品质攻坚战,完善推广“房长制”,创建全省“崇尚集约建房”示范县,让美丽乡村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点。共创美好家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行“四长合一”环境整治联动机制,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推动乡村“颜值”再提升。共绘美誉名片,打造提升4条乡村振兴精品示范线路,建设新时代农村社区样板,推动乡村振兴试点示范“点、带、圈”同步提升,打造乡村振兴特色亮丽名片。
让农民富裕富足。培育经营主体,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培育力度,建成一批示范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三明级农业龙头企业。拓宽致富路径,强化互联网思维,扶持农村电商向偏远乡村拓展,持续开展“中国绿都·乐购三明”“永安好农货”农产品直播带货等活动,打造特色网红农产品。培养新型农民,着力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增加新型职业农民600人以上。拓展脱贫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以“大家带小家”模式带动脱贫户增收。
(四)推进人民城市品质化。城市是载体,人民是主体。必须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为永安这座城市厚植创新创业创造的土壤。
以城市环境引人。精致布局,完成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成果及数据库建设,优化城市主要功能,推进新总医院周边商贸服务规划建设,科学布局城市空间结构。精心建设,抢抓大三明中心城市建设机遇,加快三永快速通道、三永水运航道项目进度,推进贡川新城和南部新城建设,实施巴溪河两岸慢道、老旧小区改造、口袋公园等一批城市品质提升项目。精细管理,完成数字城管中心改造,落实网格化管理责任制,逐步推广垃圾分类,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以生活品质留人。教育提质扩容,实施文创园高级中学等6个教育补短板项目,增加学位3000个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提升至96%以上;启动三沙永同城化区域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工作,力争中高考成绩保持三明前列。医疗提档升级,完成总医院新院区搬迁,推动总医院争创三级甲等医院,创建省级重点专科,启动中医院改造提升,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打造三明区域内具有较强引领和辐射作用的医疗中心。养老提优服务,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城乡养老服务中心、失能特困集中供养大楼项目建设,增加优质养老床位550张以上。
以绿色生态养人。让空气常新,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推进尼葛开发区废气集中处置项目建设,推动建成区内机砖、机制炭有序退出,确保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7%以上。让绿水长流,持续深化河湖长制,严格落实水电站最小生态下泄流量监管,巩固提升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果,完成城乡污水管网建设15公里,确保永安流域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让土壤常净,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和新污染物治理,启动村级农膜回收试点建设,推进农用地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实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
以扩大内需聚人。提振文旅市场,主动融入三明市创建国家文旅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深入开展文旅消费提升年活动,启动景区微改造工程,加大全市A级旅游景区串联力度,打造特色旅游精品线路,力争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8%、20%以上。培育新型消费,加快培育发展露营经济、夜间经济、直播经济等新型消费模式,提升消费供给,推进直播电商创业孵化基地二期工程建设,新增电商营业额1亿元以上。稳定房地产市场,坚持“房住不炒”,加强房地产市场预期引导,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健全长效调控机制,防范和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五)推进财政运转集约化。财政工作事关发展全局。必须构建科学高效的财政体制,努力在理财、生财、聚财上想办法、出实招。
向财源要收入。完善机制扩总量,建立健全资金争取奖励机制,调动各方增加财政收入积极性。培植税源提质量,实施龙头企业培优扶强工程,发展总部经济,涵养重点税源。精准施策抓增量,实施税源回引工程,优化重点行业税收优惠政策,引导高税性产业回归永安。盘活资源优存量,健全闲置资金和存量资产滚动清理、集中管理、分类盘活等机制,开展闲置资产市场化经营,实现资产配置效率最优化,力争全市税收占GDP比重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向管理要效益。加强绩效管理,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健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预算执行,落实零基预算改革,完善部门预算制度和“收支两条线”管理体制,加强结余资金管理,提升国库库款保障能力,确保财政平稳运行。加强征收管理,强化税收数据分析,堵塞征管漏洞,确保税收足额及时入库。加强债务管控,积极稳妥化解存量债务,争取置换债比例提升至90%以上,做好地方政府债券申报工作,减轻偿债压力。
向政策要红利。做足政策文章,密切跟踪中央、省、三明市政策信息,继续加大“三跑”力度,全力争取提高我市财力分档水平,争取各类资金15亿元以上。做好老区文章,用足老区苏区政策,充分挖掘资源优势,争取获得中央和省上转移支付、预算内补助资金等更大支持。做活土地文章,继续做好土地增减挂钩补充耕地工作,优化奖励分成比例,激活土地市场,增加财政收入。
(六)推进民生福祉均衡化。民生连着初心,系着民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把群众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
加大社会保障兜底。坚持就业优先,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着力解决好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力争城镇新增就业2100人以上。推进社保扩面,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落实社保转移接续等制度,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1%以上。健全关爱体系,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推进托幼机构建设;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深入落实新“两纲”,推进妇女儿童工作;发展好社会福利、红十字会和残疾人事业。
加速文化事业繁荣。提升文明程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深化文明共建“网格管家”制度,抓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总评攻坚及迎检工作。厚植文化底蕴,加快北上抗日公园建设,实施中央红军标语群整体提升工程,加大抗战文化公园项目建设,打造复兴堡闽台文化交流基地,支持少共国际师马洪旧址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持续提升“三大品牌”影响力。活跃文娱氛围,持续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办好省第十届“三月三”畲族文化节,支持举办农民丰收节、龙舟文化节等文旅节庆活动;加快智慧体育公园建设,争取承办省级社区(乡村)体育联赛,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创建省级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
加快社会治理升级。优化疫情防控,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及时调整优化防控措施,加强救治能力建设,完善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范社会风险,扎实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加大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打击力度;着力推进“治重化积”信访事项治理,力争信访“四下降、一好转”。夯实治理根基,推进智慧社区建设,鼓励支持发展社区经济,精准服务辖区居民,加快实现社区发展、治理和服务的有机融合。深化“平安永安”,完善五级视频监控立体防控网建设,实现村(社区)综治视联网全覆盖,提高“六无”村(社区)达标率,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增强应急能力,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建立应急指挥平台,持续强化重点领域安全监管,统筹抓好防汛防台风、森林防灭火、地震、水文、气象等工作,提升基层应急装备水平和救援能力。发挥各条战线作用,密切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代表人士联系,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发挥更大作用;加强统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供销、档案、地方志等工作,抓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推动人防、国防动员、拥军优属和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再上新水平。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使命呼唤担当,奋斗正当其时。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加强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一)忠诚为政讲政治。忠诚乃立身之本。我们将提高政治站位,始终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高政治觉悟,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始终,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三明市委及永安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确保令行禁止、政令通畅。提高政治能力,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加强政府系统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不断在学习中理清发展思路、找准政策需求、谋准工作方向,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二)依法行政强法治。法治乃治国之道。我们将推进决策科学化,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健全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核制度,有序推动行政规范性文件实施后评估、清理工作,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决策民主化,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纪委监委监督,坚持政务信息及时、全面、准确公开,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决策法治化,全面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机制,实施行政复议“铁案工程”,完善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和备案制度,保障决策事项不撞红灯、不越横线。
(三)务实勤政促善治。担当乃成事之要。我们将提高落实效率,把执行力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力,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原则,闻风而动、高效落实。提升服务效能,加大机关效能建设,严格督查问责制度,切实打通群众办事“堵点”、企业生产经营“痛点”、政策落实“中梗阻”,不断提振干部队伍精气神,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提增发展效益,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集中精力抓经济、心无旁骛谋发展,确保目标求实、作风务实、工作扎实,真正用改革发展的成果说话,用干事创业的实绩交卷。
(四)廉洁从政严自治。清廉乃为政之基。我们将严守纪律规矩,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实施办法,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体推进政府系统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良好政治生态。严明监督机制,加大国企国资、行政审批、工程建设等关键领域监管力度,加强重大政策执行、资源环境、民生事业等重点领域审计监督,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构建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严格厉行节约,严控“三公”经费,保障“三保”支出,压减一般性支出5%以上,一体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努力以政府“紧日子”换取市场主体“稳日子”和人民群众“好日子”。
各位代表,千帆竞发勇者胜,百舸争流奋楫先。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广大人民,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展现新作为、争当排头兵,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彰显永安担当、贡献永安力量!
《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注解与说明
注 解 词 |
内 容 |
两稳一保一防(P1) |
“两稳”指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一保”指保就业;“一防”指防风险。 |
能耗“双控”(P2) |
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
“3321”产业体系(P2) |
“3”指汽车及机械加工、纺织新材料、石墨和石墨烯三大主导产业;“3”指林竹、建材、化工三大传统产业;“2”指现代物流和文旅康养两大服务业;“1”指特色现代农业。 |
专精特新(P2) |
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 |
三定(P4) |
定职责、定岗位、定编制。 |
“五碳”工程(P5) |
固碳工程、减碳工程、存碳工程、零碳工程、融碳工程。 |
绿盈乡村(P5) |
围绕“山更好、水更清、林更优、田更洁、天更蓝、海更净、业更新、村更美”等八个方面,推动村庄实现“绿化、绿韵、绿态、绿魂”等四个方面的提升。 |
三提三效(P6) |
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 |
放管服(P6) |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
三重一大(P7) |
重大决策、重要人事、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 |
三保(P7) |
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支出。 |
电动福建(P8) |
重点培育和打造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壮大和延伸产业链。 |
工贸分离(P9) |
制造业企业实施工业和销售分离。 |
产销分离(P9) |
制造业企业实施生产和销售分离。 |
主辅分离(P9) |
企业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非核心辅助性的业务从其主营业务中分离出来。 |
一中心两平台(P9) |
“一中心”指永安市石墨烯产业孵化中心;“两平台”指永清石墨烯研究院、石墨烯应用工程实验室。 |
三医联动一张网(P11) |
医疗、医保、医药三医体系数据共享与业务联动。 |
四长合一(P12) |
河长、路长、林长、房长四长合一。 |
三跑(15) |
跑政策、跑项目、跑资金。 |
新“两纲”(P16) |
《永安市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和《永安市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 |
三大品牌(P16) |
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和集结出发地、南方三年游击战策源地、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区三大抗战文化中心之一。 |
四下降、一好转(P16) |
“四下降”指信访总量、进京越级访、赴省上访、到市上访同比下降,“一好转”指信访秩序好转。 |
六无(P16) |
无犯罪、无涉毒、无赌博、无邪教、无失信、无群体性上访。 |
铁案工程(P18) |
全面落实永安市行政复议“1+5”工作机制,即以办案责任制为核心、以集体评审、专家评议、复调衔接、府院协调、诉源治理为必要补充,不断强化行政复议工作效能,依法依规办理每一件行政复议案件,继续保持行政复议合法率100%。 |
三资(P18) |
农村集体经济中的资金、资产、资源。 |
“三公”经费 (P18) |
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招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维护费。 |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