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2月27日在永安市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永安市人民政府市长 温欣传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各类风险挑战,经济运行积极因素在积累,亮点在增多,预期在好转,整体保持平稳态势。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6.29亿元、增长4.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08亿元、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出口总值16.4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157元、增长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80元、增长7%。我们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产业结构向优升级。我们坚持在发展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持续优化升级产业体系。主导产业加速建链。汽车及机械加工、林竹、石墨和石墨烯三大主导产业预计实现产值383.94亿元。汽车及机械加工产业聚企成链,海西汽车销量保持稳定,建新轮胎年产150万条全钢子午线项目投入试生产,累计引进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30余家,整车零部件就地就近配套能力实现新提升;明确林竹产业主导地位,永林股份、森美达等2家企业申报第五批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成功在上海举办2023国际(永安)竹博会,竹产业一二三产加速融合,加工企业达166家,荣获“中国竹都”称号;石墨和石墨烯产业不断壮大,本地微晶石墨资源开发利用攻关投入中试,举办第五届中国福建(永安)石墨烯创新创业大赛,康碳、格瑞诗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初步形成国内首条较为完整的石墨烯热管理产业链条。传统产业加速升级。建材、化工、纺织新材料三大传统产业预计实现产值309.78亿元。安砂建福熟料产能扩增技改项目部分建成投产;北部工业新城化工集中区安全风险等级提升至C级,科宏生物三期项目、中盛宏业一期项目正式投产;福骐荣等永安企业与上海东方国际等龙头企业签订产销协议,成功进入上海市场。现代服务业加速补短。现代物流业企稳回升,全市货运周转量增长5.6%,“源配货”网络货运平台入选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闽中公铁联运物流园供应链仓储中心开工建设;文旅康养业持续提升,新增全国自然教育基地1个,省级森林康养小镇1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2个,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1个。特色农业加速增效。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6.45万亩、产量6.69万吨,超额完成年度考核任务;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有序推进;永安冬笋、永安贡鸡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永安黄椒、京粉鸡蛋入选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获评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56亿元、增长4.6%。数字经济加速赋能。电商行业快速崛起,完成直播电商创业孵化基地二期建设,获得“省级众创空间”认定,直播带货销售额预计达到3.23亿元、增长36.7%;开展“乐购三明·LUCKY永安”促消费活动,拉动限上销售额3.46亿元;新入统贸易类企业37家,为历年数量最多;工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培育1家省级工业互联网企业,省级两化融合标杆企业达到3家。
(二)发展后劲向强集聚。我们坚持项目为王,着力扩投资、优服务,厚植永安高质量发展后劲。科学谋项目。抢抓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机遇,谋划重大项目27个、总投资660.46亿元,成功争取第一批、第二批专项债项目5个,获得债券额度10.6亿元、居三明第1位。精准引项目。用好石墨和石墨烯、汽车及机械加工等14张产业链招商地图,全年新签约石墨前驱体、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等项目57个,总投资169.5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个数占比达73.68%。全力建项目。落实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37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2.43亿元,超序时5.14个百分点;20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7.02亿元,超序时12.12个百分点;总投资75亿元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开工建设,实现从全省“跟跑”到“领跑”的永安速度。
(三)对口合作向实增进。我们抢抓浦永对口合作机遇,不断深化合作内容、拓展合作领域、扩大合作成果,多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效。两地主要领导带队互访10余次,各级企事业单位开展互访交流活动150余次,互动交流日益密切频繁。产业合作走深走实。达成合作项目34个、总投资30.2亿元,金桥·永安新型碳材料产业协同发展中心挂牌成立,石墨烯新材料进入上汽整车散热试验阶段;引进首支浦东新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完成5000万元股权投资。社会事业结对共建。11所学校全学段与浦东新区学校建立“一对一”结对关系,成立永安职专首个省外实训基地,三明市永安总医院挂牌“上海仁济医院医联体协作医院”暨“名医工作室”。文旅康养双向奔赴。与上海音乐学院共建红色音乐教育实践基地;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成为中共一大会址合作纪念馆;1家酒店入选上海市职工疗休养基地。
(四)改革攻坚向深推动。我们将改革重点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积极探索更多永安经验做法。国企改革持续深化。完善市属国企管理制度,优化选人用人机制,全面推行聘用制改革,推动市属国企参与乡镇集体矿权改革。园区改革实现突破。出台《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完成“一区多园”整合,组建汽车园管委会、永翔集团,进一步理顺权责关系,开展“亩均论英雄”竞赛活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彰显惠民。三明市永安总医院被纳入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范围,“两师两中心”健康管理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完成市中医院组建。林业改革更有成色。制发林票2400余万元;天然林收储改革获国家林草局专刊推广,累计收储6000余亩;“竹师傅”平台开始运行。教育改革取得实效。用活“周转空编”“周转岗位”政策,深化“县管校聘”改革,持续优化学校布局调整,加快教育资源有效整合、高效利用。
(五)风险化解向稳可控。我们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有效防范各类风险挑战,全力推动永安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房地产风险有序化解。中央佳园、蓝湾园楼盘完成风险化解,诚上广场楼盘风险化解攻坚行动取得突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8万平方米,去化周期缩短为16.6个月。债务风险有力管控。出台《促进增收节支25项措施》,再融资债券置换比例从85%提高至90%,争取土储债再融资债券资金1.35亿元,债务风险总体可控,财政运行总体平稳;工贸企业风险持续稳控,不良率压降至0.57%。环保风险有效防范。尼葛园异味整治、金银湖水泥矿山治理复绿等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启动销号,新一轮反馈问题全部按整改要求推进;沙溪流域生态治理EOD项目获得18.66亿元授信额度;全市燃煤锅炉、机砖厂、机制炭和铸造企业全部完成整治提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建立健全流域水环境常态化预报预警机制,国省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
(六)民生福祉向好提升。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共建共享,持续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环境更优美。城市品质持续提升,策划和实施127个城市建设品质提升项目、5917户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巴溪湾完整社区等3个项目获评省级样板工程,市委党校新校区建成投用;农村环境持续改善,打造“五个美丽”建设点867个,青水畲族乡被命名为福建省森林乡镇,贡川镇集凤村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基础设施持续优化,国道356线曹远樟林至泥坪公路、永安步虹桥竣工通行,“福路贷”经验做法获评交通运输部典型案例,并向全国推广交流。公共服务更完善。民生实事扎实推进,9类41项省、三明和我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投资6.6亿元,全年民生支出达29.0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投入8350万元实施新建、改建、扩建教育建设项目6个,新增学位2870个,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5.54%,三明技师学院入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发展,打造2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三明市级重点专科,总医院新院区门诊楼启动搬迁;文体事业亮点纷呈,成功举办省第十届“三月三”畲族文化节,省级注册运动员人数位列三明首位,获得三明市第八届运动会少儿组金牌榜、团体总分榜第一。社会保障更有力。优化养老服务,建成4所长者食堂、2所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完成89所三星级以上幸福院星级评定;坚持就业优先,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131人;提升社保质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至150元/月,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城乡居民医保门诊待遇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更高效。开展城区巡防机制改革,社会治安持续向好,刑事案件发案同比下降4.3%;劝返、核减滞留境外涉诈高危人员成效居三明县(市、区)第一;“治重化积”反弹件及中央交办重点信访事项化解率100%;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未发生较大以上各类安全事故和重大群体性事件;燕北街道江滨社区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槐南镇洋头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各项工作更扎实。国防建设、军供保障、人民防空、双拥共建和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不断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关心下一代工作扎实推进;老龄、慈善、红十字会、计生协会、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科普、档案、地方志、侨务、水文、气象、地震、河湖长制、水土保持、库区移民、统计服务等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欲正人,先正己。我们认真实施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大力推进三明市“抓重大项目,促高质量发展”工作,全面深化我市“爱永安、拼发展、敢担当、赢未来”行动,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政治上坚定坚决,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政府工作的最高政治原则。履职上依法依规,修订《永安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出台《永安市行政应诉管理办法》,落实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全覆盖,行政败诉率同比下降18.53个百分点;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60件、政协委员提案161件,满意率达100%。廉洁上抓严抓常,扛稳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认真抓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开展国有企业专项审计调查,推动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强化效能督查和绩效考评,勤廉指数不断提升。
各位代表,2023年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监督和支持下,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中央省地属驻永单位、驻永部队、消防救援队伍,向所有关心支持永安发展的海内外各界人士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永安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主要有:实体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面临着需求萎缩、价格下降等多重压力;产业层次偏低,对接先进地区高端制造业存在较大差距;关键性产业项目不够多,发展的后劲不够足;财政收支矛盾仍然较为突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还需深化;高水平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生态环保任重道远;安全生产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干部进取心不强、缺乏担当精神、工作落实不力。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计划安排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永安撤县设市40周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三明市委和永安市委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革命老区新样板。
202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出口总值16.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1%;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年度任务。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以产业提质做强实体经济。制造业是永安的根基和命脉。必须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坚持走永安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础。
升级产业链。加速汽车及机械加工产业补链延链,以新一轮“电动福建”政策出台为契机,发挥海西汽车龙头引领作用,做大出口市场,加快推动M20驾驶室总成建设项目进度,争取重汽集团总部支持,打造东南沿海重要的新能源智能网联商用车生产基地,力争产销增长10%以上;依托永安轴承等企业,争取在专用车、零部件和新能源汽车三大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林竹产业提档升级,开展低效竹山流转经营和提升改造,鼓励林竹龙头企业增资扩产、技改升级、股改上市,逐步形成工贸一体化、产业集群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竹产业体系,争创国家“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带动竹产业链产值突破107亿元、增长10%以上。加力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建链成群,紧盯石墨负极、等静压石墨、石墨烯、高性能碳纤维等先进碳材料领域,全力推动福维高性能碳纤维项目落地开工,加快推进本地微晶石墨矿产业化应用攻关,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先进碳材料产业基地,力争产值增长20%以上。加效纺织新材料、建材、化工三大传统产业转型突破,对照福建省县域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考评要求,实施智能化改造,提升节能减排降耗水平,争取完成30家重点企业数字化诊断工作,全市传统产业技改面累计达90%以上。
做强创新链。培育创新“点”,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深化产学研对接,建立高新技术企业滚动培育库,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争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增长20%以上。围绕产业“链”,每个战略性主导产业都要有创新链提供技术支撑,重点推进重汽集团技术发展中心海西分中心、竹产业研究院、石墨和石墨烯产业“一中心两平台”建设,努力打造国家级石墨烯应用研发检测服务中心。提升应用“面”,主动融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国家区域战略,引进创新资源,依托金桥·永安新型碳材料产业协同发展中心、中关村科技园新材料产业基地、厦明火炬新材料产业园等合作平台,推动更多先进科技成果到我市孵化转化,以高端制造业带动整体创新水平提升。
优化生态链。从平台端入手,深化“一区多园”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各个特色专业片区标准厂房、污水处理、集中供热等基础配套设施,推进配套关联企业发展,全方位满足入园企业需求,实现工业产值增长10%以上。从要素端保障,完善能源配套,全力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加快永安-大田-德化输气管道等项目前期工作,满足企业用能需求;完善物流配套,加快闽中公铁联运物流产业园、佳云冷链物流等项目建设,支持网络货运平台做大做强,新增物流企业10家、运力3000吨以上;完善劳动力配套,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对接主导产业技能人才需求,加快三明技师学院、永安职业中专学校专业建设,支持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专升本工作,深化订单式培养模式;实施招才引智专项行动计划,力争引进产业人才团队2个、科技创新创业人才5人以上,为产业发展提供专业人才支撑。从服务端提升,理顺“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加快永翔集团实体化运营,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当好入园企业发展“坚实靠山”,带动园区税收增长10%以上。
(二)以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能。改革开放是永安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和更高水平开放良性互动。
强化项目支撑。紧扣政策谋项目,加强政策研究,动态管理项目储备库,重点围绕国家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三明与上海对口合作、三明与泉州对口协作等政策,积极争取中央及省级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力争策划储备项目150个、总投资600亿元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超70个。围绕产业抓招商,紧盯产业体系链条缺失环节、龙头企业、高新领域,依托竹产业、石墨和石墨烯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平台精准招商,力争全年新签约项目50个以上、总投资突破100亿元,签约转化落地开工率50%以上。跟踪服务促投资,完善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机制,紧紧围绕项目开(竣)工等关键节点,主动靠前服务,加快推进110个以上永安市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年度完成投资90亿元以上,开(竣)工项目80个以上;抓好17个省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年度完成投资30亿元以上。
抓实对口合作。构建大通道,围绕“永安所需、浦东所能”,建立交流考察、招商推介、产业合作、成效评估机制,推进浦永对口合作走深走实,争取谋划合作项目(事项)50个以上、总投资110亿元以上。对接大龙头,持续对接上汽集团、东方国际、上蔬集团等龙头企业,做精做优龙头企业带动,为永安实现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增强后劲。进入大市场,鼓励本地企业挖掘优势产品,进入上海市场供应链,争取5家企业与上海企业签约合作项目(事项)、总投资10亿元以上。共享大要素,以“产业+金融”双驱动,聚焦新型碳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智能装备制造类项目等领域,积极吸引上海资本投资企业落地永安。搭建大平台,强化与金桥开发区合作,加快建设金桥·永安新型碳材料产业协同发展中心,打造新能源商用车研发平台,争取签约合作项目(事项)5个以上、总投资10亿元以上。
推进重点改革。深化林业改革,持续推进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省级碳中和试点县建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产业,积极探索多元化制发林票,持续探索天然林收储改革试点,发展林业碳汇,建设林竹碳中和创新工程,促进林业发展、林农增收、林区繁荣。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力争通过“三甲”综合医院评审,加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构建医防融合健康服务模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深化教育改革,深化“总校制”改革,巩固名校带新校、城乡教育共同体办学等成果,落实落细“双减”政策,完善职业教育“分类分层”育人机制,加快推动“三沙永”同城化区域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工作。
做优营商环境。提升群众满意度,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行“一窗通办”,提升“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水平,“最多跑一趟”和“一趟不用跑”事项占比提高至99.9%,实现企业、群众“只进一扇门”“一站式办理”的政务体验,争取6月底前全面完成新政务服务中心迁建。提升政策覆盖面,加大实体经济资金投放力度,落实各级纾困政策,完善“免申即享”、资金直达企业等机制,力争全年投向实体经济新增贷款20亿元以上,全市新增贷款余额增长11%以上。提升服务执行力,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入开展“三百”活动,顶格落实各级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政策,完善领导干部挂钩联系企业制度,健全政商恳谈会、政银企对接机制,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三)以乡村振兴推动全面进步。乡村振兴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要加快建设产业兴旺、宜居宜业、农民受益的现代化农村,一体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推动农业增效。打牢农业基础,持续抓好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坚决扛起严格耕地保护和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全面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等工作,新增耕地1200亩以上;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行承包地连片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力争土地流转率35%以上,完成上级下达粮食播种面积、产量考核任务。打响品牌特色,推进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加强“五新”技术推广应用,提升黄椒、特早蜜、玉米、莴苣等特色品种种植优势,建设重点特色优势产业集群1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打通市场渠道,加强农产品初加工、策划、包装和品牌建设,用好电商网络销售平台,推广直营销售模式,打造三明农产品永安集散地,争取特色现代农业产值增长3.5%以上。
推动农村增色。立足整治,一体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积极实施乡村振兴“千万工程”,全面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置体系,力争年底农村卫生厕所全面普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60%以上。着眼宜居,完善推广“房长制”,实施乡村统筹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开展“五个美丽”建设。用心建设,推动“福路贷”新项目落地,统筹推进“百镇千村”试点示范工程,加快4条乡村振兴示范线路建设,新增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1个、示范村8个以上。
推动农民增收。优化人才队伍,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和学历提升工程,培养更多懂技术爱农业善经营的土专家、致富带头人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高素质农民600人以上,组织各类农业技术、就业培训3200人次以上。强化龙头带动,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建设,力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4家,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达到34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达到23家。深化平台服务,强化“福农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推动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便民利民,力争涉农信贷余额增长15%以上。
(四)以品质提级打造人民城市。城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载体。必须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提升城市能级,让永安归属感更强、幸福味更浓。
致力城市宜居。优化布局,有序推进全市“多规合一”,加快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科学规划城市布局。精细管理,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启动垃圾分类,强化占道经营、空中缆线等专项整治,加强物业、养犬等管理工作;启动龟山、南山、将军山等城市公园基础设施修复,实施城区园林绿化补植、人行道修复改造、沿河栈道修补加固等项目,通过“小投入”实现城市环境“大提升”。动态更新,持续推进巴溪湾国家级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实施南北塔景观改造、商务中心周边地块景观提升、城区口袋公园建设等城市品质提升项目,加快提升城市面貌。组团发展,积极融入“三沙永”组团发展,推进贡川新城和南部新城建设,加快三永快速通道工可审查和三明港永安港区航道规划调整,争取列入交通运输部“十五五”规划。
致力环境宜养。提供优质教育服务,持续推进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建设,跟踪落实6所初中城乡共同体办学和小学5大片区竞争机制管理,深化浦永两地学校合作,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深化三明市永安总医院与上海仁济医院协作共建,做强优势学科,确保新院区全面投入使用。提供优质养老服务,引进浦东新区专业运营团队,加快建成城乡养老服务中心、失能特困集中照护中心,增加优质养老床位550张以上,持续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和长者食堂建设。
致力生活宜人。促进文旅消费,加快上坪竹乡文旅康养基地、全域影视文旅城市项目招商;策划推出5条精品旅游路线,举办文旅活动10场以上,启动鹰厦铁路永安站工业遗迹保护发展规划,打造符合市场消费趋势的永安IP形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90亿元以上。培育新型消费,重点推进直播电商创业孵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力争全年新引进电商企业10家,年成交额3.8亿元以上;持续推动露营、民宿、康养、研学等新兴业态发展。提振住房消费,合理引导住房消费需求和房地产开发建设,鼓励房地产企业通过折扣、现金抵扣券等方式,推介优质商品房,力争全年实现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长10%以上。
(五)以国企发展强化战略支撑。国企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必须坚持经营为本,开展市属国企“经营管理提升年”活动,着力提升国企经营水平和造血能力,力争三年摆脱困境,为全方位推进永安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推进规范化管理。全面推行薪酬制度改革,实行中层以上人员契约化管理,建立以效益为中心的绩效考核制度体系,完善国企资金管理、债务风险防范、对外投资等方面管理办法,增强市属国企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
开展市场化经营。遵循市场化方向,鼓励市属国企探索资本市场,稳慎开展股权投资,立足我市产业链上下游,寻找业务突破口和新增长点;完成市属国企二级公司实体化运营、改造,力争市属国企营收增长25%以上,新增AA信用评级企业1家以上。
探索多元化合作。探索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允许条件成熟的市属国企放活经营权,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完善市场化激励机制,探索内部职工揭榜挂帅等方式,有效提升市属国企业务多元化经营水平。
聚力科学化用人。不拘一格选人用才,试行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制度,进一步拓宽国企选人用人渠道,力争引进主营业务人才10人以上,经营管理人员持有职称证书占比达60%以上。
(六)以财政质效保障发展全局。财政工作事关发展全局。必须构建科学高效的财政体制,统筹做好财政增收、优化支出、争取支持、债务接续各项工作,兜牢兜实“三保”底线,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抓开源促增收。培育税收增量,优化财源建设规划举措,培优扶强主体财源,加快培育新兴财源,发掘回引流失税源。盘活资产存量,进一步摸清家底,对闲置或低效的资产采取市场化方式进行经营,提升资产配置效率。提升管理质量,强化收入形势分析、预期管理、动态监测和研判调度,探索建立单位工作质效和财政绩效发放相匹配的管理制度,形成增收合力。
抓节支保运转。完善分配机制,严格落实零基预算管理要求,全力保障重点支出,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加强统筹力度,健全重点项目常态化监控、新增项目常态化申报、预算执行常态化清理机制,把更多资源、资金投向“自我造血”项目。优化支出结构,持续落实好增收节支措施,从严控制“三公”经费,继续压减一般性支出,习惯过紧日子,确保全市“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较上年“只减不增”,力争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75%以上、一般性支出压减5%以上。
抓“三跑”增动能。争取政策红利,实时跟踪掌握上级政策和资金分配动态,瞄准政策和资金争取方向,力争再融资债券置换比例继续保持全省最高水平。挤入项目盘子,适度超前谋划储备项目,争取更多项目挤进国家、省、三明市资金支持盘子。扩大资金支持,做好2024年债券资金申报准备工作,进一步加大专项债券项目策划储备力度,力争争取国债3亿元、上级补助收入15亿元以上。
(七)以民生温度提升幸福指数。民生事业的高品质与群众生活的幸福度紧紧相连。必须更加精准聚焦群众所需所盼,着力在各项暖民心行动上下功夫,认认真真、一件一件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做实。
完善社会保障。推进社保扩面,开展“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增强全民参保缴费意识,争取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3%以上。帮扶困难群体,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发展好社会福利慈善事业、残疾人事业,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关爱服务,深入实施“福蕾行动计划”和“雏燕”关爱行动,做好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保障工作;优化妇幼健康全生命周期服务,强化托幼机构人才建设,争取婴幼儿托位达到1450个以上。
繁荣文体事业。深化文明创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文明共建“网格管家”制度成效,高标准完成全市3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示范点建设,配合开展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工作会召开40周年纪念活动,积极争创文明城市。厚植文化根基,持续打造“燕城大舞台”群众广场文化服务品牌,充分发掘红色文化、本土文化,推进非遗文化多元展示和非遗活态传承,开展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发90周年纪念活动,推进抗战文化公园建设,持续提升永安抗战文化影响力。丰富文娱活动,持续开展文化惠民工程,提升文博图“三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办好农民丰收节、龙舟文化节、露营生活节等活动;全面开放智慧体育公园,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争取承办省级以上文化体育赛事。
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精细化推进大气协同治理,重点加强一氧化碳、扬尘污染防治,推进钢铁、水泥、火电、化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开展工业炉窑分级管控、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治理,确保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5%以上。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化河湖长制,开展水电站生态下泄流量监管,组织常态化水土保持排查,巩固提升文川溪、贡川桥等国省控断面水质状况,加强对鳗鱼养殖、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力度;加快推进南部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力争童庄污水提升泵站建成投运,完成城乡污水管网建设16公里,提高污水集中收集率和污水处理厂进水BOD浓度。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深化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和新污染物治理,统筹做好“土壤+固废”污染防治,加强医疗废物全流程规范化管理,有效防范土壤环境风险。
强化基层治理。夯实社会治理根基,主动融入三明全国第二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整合基层社会治理资源,深化“六无”村(社区)建设,探索更多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永安做法。严密防范社会风险,紧盯电诈、“黄赌毒”“食药环”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大力开展专项打击整治;巩固提升“治重化积”专项工作成果,推动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常态长效,力争信访“四下降、一好转”。深化平安永安建设,持续深化扫黑除恶、电信网络违法犯罪打击治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和“护校安园”行动,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安环境。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发挥应急指挥体系作用,做好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工作,持续加强非煤矿山、危化品、工贸、道路交通、消防和燃气等重点领域监管,推动开展乡镇(街道)安全生产连片联合执法,统筹抓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等工作。发挥各条战线作用。密切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代表人士联系,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发挥更大作用;加强统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供销、档案、地方志等工作,继续抓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推动人民防空、国防动员、拥军优属和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再上新水平。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任重千钧,惟有担当。我们将始终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全面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认真总结运用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切实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作风,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三明市委和我市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强化“争先、争优、争效”意识,落实“爱永安、拼发展、敢担当、赢未来”行动,当好“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忠实践行者,确保政府各项工作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二)担当实干谋发展。传承弘扬“四下基层”“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作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开展“六型”干部专项整治工作,优化绩效考评、督查问效机制,切实提高政府效能;坚持一线工作法、“脚底板”工作法,雷厉风行、扎实苦干,确保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检验。
(三)依法履职促规范。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扎实开展“八五”普法;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纪委监委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机制,确保政府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规范运行。
(四)清正廉洁葆本色。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实施办法;加强巡视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坚决惩治重点领域腐败和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永葆廉洁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只争朝夕、力争上游,唯实唯勤、善作善成,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永安篇章!
《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注解与说明
注 解 词 |
内 容 |
专精特新(P2) |
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 |
两化融合(P3) |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
一区多园(P4) |
成立三明埔岭汽车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挂“永安市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园管理委员会”牌子),将原汽车园、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园、北部工业新城管理机构整合到三明埔岭汽车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
两师两中心(P4) |
疾病管理师、健康管理师,疾病管理中心、健康管理中心。 |
县管校聘(P4) |
中小学教师“以县为主”管理,按照“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建立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学校按岗聘人、教师有序流动的用人机制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人员动态管理机制。 |
五个美丽(P5) |
开展美丽乡村庭院、美丽乡村微景观、美丽乡村小公园(小广场)、美丽田园、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五个美丽”建设活动。 |
治重化积(P6) |
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 |
电动福建(P8)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全面推进“电动福建”建设,促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含氢燃料电池)、氢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
一中心两平台(P9) |
“一中心”指永安市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孵化中心;“两平台”指永清石墨烯研究院、石墨烯应用工程实验室。 |
“三百”活动(P12) |
“服务百家企业、推进百大项目、走访百位人才”活动。 |
“3212”工程(P12) |
实施“3212”工程,推进30个重点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重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00个农业产业强镇和200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每年实施一批现代农业重点项目,打响“福”字号福建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促进特色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发展。 |
五新(P12) |
农业“五新”即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 |
多规合一(P14) |
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上,实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解决现有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 |
“三公”经费(P16) |
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招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维护费。 |
福蕾行动计划(P17) |
2020年福建省民政厅制定实施“福蕾行动计划”项目,持续实施关爱网络建设、假期关爱、结对帮扶、心理健康等“十项工程”,以高质量的社会工作服务完善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
“雏燕”关爱行动(P17) |
用真心用真情做好贫困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让每个贫困留守儿童自信、从容、有尊严地成长。 |
“六无”村(社区)(P18) |
无犯罪、无涉毒、无赌博、无邪教、无失信、无群体性上访。 |
四下降、一好转(P18) |
“四下降”指信访总量、进京越级访、赴省上访、到市上访同比下降,“一好转”指信访秩序好转。 |
四下基层(P19) |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
“六型”干部(P19) |
履职不担当的“躺平型”干部、工作不碰硬的“佛系型”干部、落实不见效的“演员型”干部、能力不适应的“木偶型”干部、服务不到位的“打盹型”干部、内心不敬畏的“两面型”干部。 |
三重一大(P19) |
重大决策、重要人事、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 |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